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
本文关键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5年第4期(总第423期)
EDUCATIONALRESEARCH
No.4,2015General,No.
42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
张澍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元问题、元理论研究的最重要
课题之一。着重搞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和运行特征,是探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首要课题。“历史定位”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思想文化或主流意识形态“传导”、“承续”的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之一。“运行特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运行状态是“自上而下”的,它是一定社会、国家、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组织实施的,教育受益者是组织化的受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确定目的目标的。此外,探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还包括两个重要课题,即划定学科相对的研究边界和领域,以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准则。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观;历史定位;运行特征
[作者简介]张澍军,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春13002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问题。作为当前思想政
引言
探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走向,根本在于从本体论意义上深化理解和重新解读“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建设
——————————
①“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概念要从“元理论”概念说起。“元理论”亦称“元科学”,人们通常理解为“关于理论的理论”,意即对于科学、理论等更为基本、更为抽象层面的再认识、再反思,从而构建出新的学科或某种学说领域的更为“一般”的理论,实质是一定学科或学说领域的前提性、终极性追问。不过,在笔者看来,有元问题,才有元理论;元理论考问的对象理论与考问这一对象理论背后的事实、实践,是不能分离的,两者不可能有绝对的界限。因为,后者恰恰是前者的认识论依据,也就是说,不论什么理论,即便是各类“元”理论,归根结蒂是客观存在和人的实践的反映。历史地看,元理论之“元”,在中国古代经典中,若取其哲思之意,主要是“起始”、“基本”、“本原”的意思,所谓“元犹原也”、“元者为万物之本”(《春秋繁露》·重政)。在古希腊,“元”几近于哲学本体论学说。而现在我们通常讲的“一元论”、“二元论”乃至“多元文化”中的“元”,实际是指规定规范事物的性质并自成系统的核心要素。理论现象也是如此。所以笔者认为,使用“元理论”概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借鉴而不拘泥其关于“理论的理论”含义。其次,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现实而言,创建它的“元理论”,既有对已有理论进行更为基本的再认识,更有对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再探讨;既具有如同古代哲思的“元”性理论的特质,又是在建构“学科基本原理”。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及其呈现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流演进、本体本质、核心理念、功能价值、运动形式、方法论原则、终极意义等。
①研究的最重治教育学“元问题”、“元理论”
要课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实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根本性问题的根本性认识、解读和把握。它将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流演进、本体本质、核心理念、功能价值、运动形
式、方法论原则、终极意义等多重基本规定性的重新思考。从方法论上讲,把握并评价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观”,关键是考问三个问题。一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及其框架领域,直至延伸到本体性的终极追问,这是最基本的。二是关于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态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它的开放、创新和发展问题,实际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性存在与理想性追求的关系问题。三是,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尺度与价值依归,实质是它的“有用性”及其边界问题。“价值尺度”主要是评价准则问题,而“价值依归”则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的目标”及其实现状态。总体来说,把握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应当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视野,坚持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秉持立足现实与着眼发展相统一的方略。
“思想政治教育观”问题,目前学界仅有少量论文论及,又多为个案性的及具体工作层面的,,本体性探讨尚少甚至尚未真正提出。但这个“观”极为重要,就如同世界观是把握世界的“总开关”一样,它是合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总开关”。依据马克思的思路,它可称之为“普照光”;借用黑格尔的话说,它如同“庙里的神”。它体现为一种“终极性解释追求”,规定和规范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原理以及学科学理体系。
探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首要的课题是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其前提是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正如列宁所说:“如果要进行论争,就
[1]这是探讨问题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
团通过教育实施者、各类各种传媒介体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升思想政治道德水准惠及人的精神世界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这一界定笔者曾做过初步要点解读①,基本认识如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内涵,是指教育源发者有意识地通过教育实施者并运用包括文字、语言、声音、形象、环境等传媒介体影响教育受益者的精神传导运动,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形成、发展、走向完善的助力,是惠及人的精神世界健康、进步、和谐、愉悦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内涵,是指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被纳入阶级关系运行的轨道,成为一定国家或期望并可能掌握国家政权的一定社会集团主流(主导)思想文化或意识形态、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之一,实质是一定社会、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自觉以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法制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念,将所属成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和教化成为适应其需要的守护者和接班人。
这一解读,与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相比,例如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定义相比,进一步明确提出的新课题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发生是否从“阶级社会”开始,还是同人类社会共始终。其次,即便在阶级社会,是否所有社会集团、社会群体的思想传播活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将“教育者”限定于一定国家或者是“期望并可能掌握国家政权”的一定社会集团。再次,将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融进这个定
的重要基础。为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个内涵较为深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之间思想政治道德等精神元素交互传导过程,本质上是社会、国家或某种社会集
——————————
①参见笔者的《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文,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义是否具有合理性依据。最后,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为主流(主导)思想文化或意识形态,特别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之一能否成立,等等。
笔者认为,上述新课题主要关涉如下历史定位和运行特征两方面的事实和逻辑。
一、历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思想文化或主流意识形态“传导”、“承续”的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之一这里的所谓“历史定位”,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历史的总格局和世代绵延发展中的历史位置。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如果对任何任务,对政治或其他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获得最
[2]这是很有道理的。作为万明朗的认识。”
态“传导”、“承续”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的内在需求、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
诚然,人猿揖别、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是劳动,但与劳动相伴而生的是人的意识及其“传导”和“承续”,可以说,没有后者,人类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这其中就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意识的本质特性甚或存在方式就在于“传导”和“承续”,一种仅仅封闭于个体的头脑中而不“传导”和“承续”的意识,是无法呈现出来和没有多大价值的。因为意识的发生原本就是大自然的自我意识,是地球生物进化的顶端——人类——特有的高级群体生存方式的需要。标志之一即是表达交流日趋复杂、内涵日趋丰富的人类所独有的语言的产生,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恩格斯在谈到语言产生问题时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些正在生成的人,已经达到彼此间
[3]不得不说些什么的地步了”。可见,意识一
物之灵的人类,世代生生不息、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不断朝向规范有序运转乃至跨越性发展,其基本条件之一是人们之间思想政治道德的相互传导、世代承续(以下简称“传导”、“承续”)。这就需要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和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人们之间思想政治道德的“传导”、“承续”必然要有它的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至于这种“载体”和“实现形式”在各个时代各种社会怎样称谓、有怎样的具体内容则可各有千秋;明确自觉的学科、专业的相对划分,固然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但它恰恰是人类历史上思想政治道德文明成就的巩固形式和继续发展的载体。至于这种学科、专业以怎样的契机、在何种国度首先提出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笔者看来,作为研究人类思想政治道德“传导”、“承续”载体和实现形式的学问或学说,不仅古已有之,而且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是恰当的、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既是“官方”的,又是民众的;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既具学术性,又具应用性,等等,这些特质是完全符合作为主流思想文化或意识形
经发生就“不得不说”,即“传导”和“承续”,亦即进入一种精神生产过程。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
[4]也是这样。”事实上,在我国学界,思想政
治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已有相当程度的共识。有论者曾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自产生阶级以来就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国度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即使在原始社会也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不承认古代社会和国外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误
[5]区”。这是很有见地的,也是较有共识的。
在此,笔者的基本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原始社会已存有完整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①;到了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会生机盎然。这当然较为复杂,详尽阐释留待另文探讨。
二、运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运行状态是“自上而下”的截至目前,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都强调了以下三个元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国家、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组织实施的
过去学界曾反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问题,也曾提出过单主体、双主体、多主体等各种主张。但这些讨论有一个问题还缺乏文化自觉,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发者——一定的社会或国家或阶级或政党或社会集团——是怎样现实地呈现出来的,教育源发者与教育实施者没有相对明确区分开来;没有清晰自觉地看到,至少在文明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所谓“主体”,并不是简单的两者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而是教育源发者、教育实施者与教育受益者之间的三者关系。教育者包括教育源发者
——————————
①
和教育实施者。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亦应包括两部分,即教育实施者与教育受益者。因为,教育实施者首先要受教育,不过,教育实施者最重要的角色特征是其“中介”性质和地位。正是教育实施者的中介作用,将教育源发者与教育受益者连接起来。这一特质与一般“科学认知”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科学认知教育的主旨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兼及价值观渗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科学认知为依托,重心在于价值体系的传播和教化。可见,上述区分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发者究竟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笔者以为,按照列宁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理论的基本精神,社会、国家、群众、阶级、政党通常是由领袖集团主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源发者事实上是一定“领袖(领导)集团”,即中枢领导集体,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主体。但应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源发者是他们所属群体的代表,即所谓“一定社会、国家、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的代表。第二,教育实施者作为“中介”性质的关键主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或社会或国家或阶级或政党或社会集团
在笔者看来,完整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少应是思想、政治、道德等教育均已俱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
系已然形成,教育形式和方法已然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里说的“原始社会已存有完整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那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尚处于原始状态,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述主要元素已基本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已经发生。如同任何社会事物一样,实践通常是先于理论认识而发生的;而且,愈是向前追溯历史,理论认识落后于实践的间距就愈大。所以,当时人们也许还没有自觉意识到那种原始状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但它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当然,“完整形态”并不等于它已是自觉的体系化存在。有资料显示,与文明时代特别是与近现代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原始状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和方法,都是狭隘的、粗陋的,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原始氏族的生产生存活动中进行的,是与祭祀活动、管理活动、娱乐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原始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价值目标是教化和规约氏族成员维系氏族社会的生存和正常运转,比如崇拜祖先教育、图腾崇拜教育、血亲复仇教育、族规族俗教育等都是这样。这说明,原始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说“已存有”、“已发生”,正如人类尚处于幼年时期一样,它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逐步系统化、体系化,特别是近代政党政治的出现,使之进入了高度自觉的发展时期。不过,按照本文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义及其“初步要点解读”,依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人类“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代的论述,虽然我们还无法描述共产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形态,但只有到了那时,才能完全自觉地真正实现它的本性、使命,即“惠及人的精神世界健康、进步、和谐、愉悦”。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IT计算机、党团工作、人文社科、文档下载、计划方案、经管营销以及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7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