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堂书目》与中国传统学术体系的微调机制
发布时间:2022-02-20 12:39
本文以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为“考明一代著作者,终以是书为可据”的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为切入点,将传统书目解读为传统学术体系的映射体,从而用学术系统的概念覆盖了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线性思维。通过引入系统论中系统演进的机制,描述传统学术体系的演进机制。这一机制由系统自身的功能实现作为演进的驱动力。就笔者在本文中探讨所及,传统学术体系所具备的功能有四:致圣功能、认知功能、普及功能和消费功能。通过对“史钞”、“食货”、“小学”、“小说”类著作自身的产生与发展状况和其各自在包括《千顷堂书目》在内的多种传统书目中的著录情况的具体考察,简要描述了传统学术体系为实现其自身功能而在实践和观念两个层面所做的调整轨迹。在传统的“四部”范式没有被打破的情况下,这种调整只是微调。同时,本文也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黄虞稷的生平和《千顷堂书目》的版本源流及其同《明史·艺文志》的关系做了梳理。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黄虞稷与《千顷堂书目》小考
(一) 黄虞稷生平简述
(二) 《千顷堂书目》的版本源流
(三) 《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的关系
第二章 《千顷堂书目》与中国传统学术体系的微调机制
(一) 传统学术系统及其功能论
(二) "史钞"独立成类与《千顷堂书目》广收史钞类著作
(三) 《千顷堂书目》附"食货类"于史部
(四) "小学"附于经部与《千顷堂书目》"小学类"下单设"附小学"
(五) "小说"的归类与《千顷堂书目》对这一著录传统的因循
结论
附录:黄虞稷生平小考
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J]. 李红岩.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4)
[2]我国古代小学类文献著录发展源流考述[J]. 李甦.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03)
[3]黄虞稷藏书考略[J]. 毛文鳌.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6(04)
[4]从图书目录看中国古代类书的演进[J]. 屈直敏. 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5]《千顷堂书目》及其学术价值[J]. 胡春年.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4(02)
[6]小学源流考[J]. 蔡雁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7]黄居中父子与《千倾堂书目》[J]. 牛红亮. 图书与情报. 2003(06)
[8]《明史艺文志》编撰考[J]. 薛新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9]清以来史志书目补辑研究[J]. 王余光. 图书馆学研究. 2002(03)
[10]黄虞稷家世及生平考略[J]. 李庆. 史林. 2002(01)
硕士论文
[1]黄虞稷研究[D]. 宾莹.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5065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黄虞稷与《千顷堂书目》小考
(一) 黄虞稷生平简述
(二) 《千顷堂书目》的版本源流
(三) 《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的关系
第二章 《千顷堂书目》与中国传统学术体系的微调机制
(一) 传统学术系统及其功能论
(二) "史钞"独立成类与《千顷堂书目》广收史钞类著作
(三) 《千顷堂书目》附"食货类"于史部
(四) "小学"附于经部与《千顷堂书目》"小学类"下单设"附小学"
(五) "小说"的归类与《千顷堂书目》对这一著录传统的因循
结论
附录:黄虞稷生平小考
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J]. 李红岩.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4)
[2]我国古代小学类文献著录发展源流考述[J]. 李甦.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03)
[3]黄虞稷藏书考略[J]. 毛文鳌.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6(04)
[4]从图书目录看中国古代类书的演进[J]. 屈直敏. 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5]《千顷堂书目》及其学术价值[J]. 胡春年.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4(02)
[6]小学源流考[J]. 蔡雁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7]黄居中父子与《千倾堂书目》[J]. 牛红亮. 图书与情报. 2003(06)
[8]《明史艺文志》编撰考[J]. 薛新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9]清以来史志书目补辑研究[J]. 王余光. 图书馆学研究. 2002(03)
[10]黄虞稷家世及生平考略[J]. 李庆. 史林. 2002(01)
硕士论文
[1]黄虞稷研究[D]. 宾莹.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5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3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