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俄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中俄两国作为世界大国之间的双边合作也不断升温,这也促进了我国俄语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但是,我国俄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俄语口语测试手段。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俄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述。
【作者单位】: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俄语 俄语口语 俄语口语测试 理论与实践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一、前言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口语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语言俄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俄语的能力,学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场景相应的结合起来,创造并解生运用俄语进行交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表现形式。俄语口语释其意义的能力。这种模式由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艳萍;;对大学俄语学期测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2年28期
2 俞约法;口语、口语语法与口语教学——兼评《俄语口语语法概论》[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3 李众志;;专业俄语精读课测试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4 王保士;;俄语专业口语测试的一般方法和评分标准刍议[J];中国俄语教学;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福勇;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晓春;语言哲学与俄语主体评价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松;俄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轩秀敏;;改革大学公外俄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J];才智;2009年24期
2 王佳英;;话语规范差异和文化意识的敏感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3 张晓;;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6年S5期
4 王佳英;;跨文化交际中的会话原则和交际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晓;;强化口语训练,切实提高大学生听力水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冯艳萍;;对大学俄语学期测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2年28期
7 王佳英,沈霞;跨文化交际中的会话原则和交际策略[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8 王佳英;;影响英语口语交际得体性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佳英;;交际文化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丽;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蓉蓉;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平;初级阶段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钟泽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英语交际策略的运用状况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若岚;对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的现状调研[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大学英语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2 孔文,李清华;语言测试真实性的多维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刘素梅;对《高校俄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的思考——与英语、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的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董晓红;关于英语口语测试[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李众志;;专业俄语精读课测试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6 李传芳;从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谈口语交际能力——BEC交际口语测试浅析[J];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7 韩宝成;Lyle 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8 韩宝成!100089;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9 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10 韩彩英;关于交际法适用性的分析[J];外语界;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志晓;山东举办“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哲学动态;1992年10期
2 胡俊生;来函照登[J];经营与管理;1993年08期
3 陶德麟;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序《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年05期
4 魏建新;巧填唐诗 恭贺志禧——庆祝《财经理论与实践》创刊一百期[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04期
5 ;地理[J];全国新书目;2003年01期
6 关桂霞;铸理论丰碑 展实践风采——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赵冰,杨桂红;思维导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8 宋向光;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对博物馆学发展的贡献[J];中国博物馆;2005年03期
9 本刊编辑部;;南阳师范学院 学人风采(25)[J];南都学坛;2006年05期
10 陈美霞;;“世界华文文学: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文文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建兰;;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谭炳炎;;二十世纪中国铁路沿线泥石流防治理论与实践[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3 杨光;;致词——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3次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八五”期间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总结[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5 康渝生;;新时期党建学说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胡增祥;;我国适用国际海事条约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航海学会200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2年
7 吴新叶;金家厚;;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8 王家喜;;科学发展观与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金福兴;;慢性软组织损伤环链理论与实践[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卫兴华;;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八次会议开幕词[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进;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1年
2 记者 肖秀玲;中国检验检疫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荆州召开[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3 广安市政协副主席 何群;加强政协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的思考[N];四川政协报;2004年
4 高鹏;《公司理财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刘言;探讨国家信息化理论与实践[N];科技日报;2007年
6 王明毅;首届国家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层论坛将举行[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赵曼;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又一力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理研会;推动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N];四川政协报;2007年
9 张原邋关跃忠 左维峥;助推中心城区政协履职上水平[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平学;理论与实践的沟通[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伟杰;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郑继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情结探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庆文;“三从一大”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5 刘志成;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8 赵希宏;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10 谢青;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周爱;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秀君;退耕还林(草)的理论与实践[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3 杨红玲;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丽;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寻求与表达[D];长安大学;2008年
5 郭蔚云;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崔学荣;音乐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金伟民;美术与科学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垎蕾;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曹大赞;对话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8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12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