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功能文体学视野下的汉译俄科技翻译的语法修辞
本文关键词:韩礼德功能文体学视野下的汉译俄科技翻译的语法修辞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译俄科技翻译 语言差异 文体 修辞介入 前景化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相关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汉俄科技翻译的重点、难点所在:把汉语流水句转换为俄语繁华单句;把汉语主动语气转换为俄语被动语气;探讨在科技翻译中克服汉俄语言差异,创造科技俄语的"前景化"文体特征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2013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3-QN-532)“汉译外修辞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学术论坛上中国学者不断发出强音,越来越多的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机器设备走出国门,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汉译外科技翻译。翻译实践的进步需要有科学的正确的翻译理论来照亮。半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琼;风格的翻译原则[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吴俊;邹长虹;;文莱英语变体的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杨春燕;;浅谈《大学英语》的修辞法运用[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童龄;;对文体风格翻译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牛小玲;;试析英语语言表达的修辞与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程张根;曹琳;;平面广告语的语相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廖芬;;文体学与基础英语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8 曹萍;英诗中的音义结合[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叶政年;浅谈英语双关语[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Z1期
10 唐忠顺;英语俚语的结构特征与修辞特色[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峥云;;运用语域理论分析时事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允;;从文体特征的对比分析评《上邪》的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玉莲;;俄罗斯大众传媒中的同音词及新型同音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娜;;俄语报刊中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趣谈—以Русская газета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6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林超;俄汉图书辅文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潘志娟;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卖花女》中人物语言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斯岚;俄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庆;一项关于隐性文体知识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蕾;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连贯性的教学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可;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兆国;话语基调在文学语篇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由;中英新闻语言文体学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柳明明;文体学视角下的张培基散文风格翻译探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井;科技翻译中几个词的理解与表达[J];中国科技翻译;1994年03期
2 刘桂英;浅谈科技翻译的“信、达、雅”[J];一重技术;1995年04期
3 廖正夫;谈科技翻译的文学性[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1期
4 张昭苑,段海生;English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第七次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部分论文摘要[J];上海科技翻译;1996年01期
6 耿智;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1990~1999)的发展态势[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4期
7 吕世生;我国科技翻译形势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4期
8 范武邱;科技翻译中的美学取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何文瑞;科技翻译的研究──从几篇论文存在的问题谈起[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陈建芳;论科技翻译中的章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月仁;;科技翻译中的逻辑判断[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孙学涛;;加强英汉对比研究在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姜治文;文军;;关于《ESP百科词典》的编纂构想[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杨全红;;编纂汉英科技词典,此其时矣[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杨祥华;;浅谈引进项目翻译、亚行项目翻译和厂矿翻译人员的经验教训[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海涛;;科技译文的审美标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袁宜平;;科技术语的零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外研社翻译教材介绍[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捷;三谈计算机科技翻译[N];光明日报;2004年
2 侯捷;再谈计算机科技翻译[N];光明日报;2004年
3 记者 樊国安;天津奥运通俗读物书配盘相得益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严家森;翻译大打价格战[N];经理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敏;论科技翻译的美学性[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姬鹏宏;科技翻译的关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周金芳;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汉、汉英科技翻译[D];西安工程大学;2010年
4 徐文英;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攀;英汉翻译中的“再创造”:翻译研究中一个久远而又新生的话题[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春梅;从英汉语言结构对比探讨科技翻译[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朱元元;“雅”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体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代雨倩;从功能对等角度研究科技英语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迪;初探科技英语汉译之美的再现[D];湖南大学;2013年
10 韩雪峰;基于语料库的INFORM类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9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25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