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变译过程之“察言润色”刍议

发布时间:2017-12-30 17:54

  本文关键词:俄语变译过程之“察言润色”刍议 出处:《中国俄语教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变译 翻译过程 理解 表达 “察言润色”


【摘要】:理解和表达是俄语变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察言"即观察或体察语言,属于理解阶段;"润色"即修饰文字,使有文采,可以充分发挥"变译策略"的优势。在变译过程中,充分地"察言润色",恰到好处地运用"变译策略",使理解与表达得到有机的统一,是提高翻译作品准确性和可信度的重要保障,对提高翻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大有裨益。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are two important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Russian .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 language of translation is the observation or physical language , which belongs to the understanding stage .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of translation works , whic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of translation works . I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 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quality of work .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
【基金】: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翻译策略研究新视角——变译策略”(项目编号为12532375)研究成果 牡丹江师范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一、引言 (黄琼英2003:10)。深人、充分和正确理解的前提是仔细“察言”(即观察或体察语言),包括“察”语言的词一般认为,翻译研究可以大致分为翻译产品研究 汇、语法、逻辑、上下文和文化背景等。和翻译过程研究两大类别。近20年来翻译研究的重 (一)词汇之“察”点转向对翻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波;翻译中的理解、表达与加工润色[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2 刘立香;;翻译过程研究综述[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范彩霞;;背景知识与专著翻译——《圣经中的礼仪与习俗》翻译体会[J];理论界;2010年09期

4 萧立书;;理解·表达·再创作——英汉翻译经验谈[J];黄冈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5 许钧;简论翻译过程的实际体验与理论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6 韦新建;谈谈翻译中的“转换”思维及其具体应用[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7 钱丽光;;论翻译中的理解、表达与加工润色[J];海峡科学;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萌;现代阐释学语境下斯坦纳的翻译观——兼谈译者主体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2 董力燕;李艳玲;刘杰;;试论翻译过程中的解释学特征[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年01期

3 贺莉;;小议никогда的几种用法[J];俄语学习;2009年05期

4 王晓阳;;не的连写与分写[J];俄语学习;2010年03期

5 张文兰;;浅析俄语破折号的用法及其与汉语的转换[J];俄语学习;2011年01期

6 唐莉玲;王金安;;异化与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操作过程——以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为对象[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张吉良;;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8 孙悦;;俄语运动动词前缀的认知意义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1期

9 黄明妆;;翻译“创造性叛逆”的心理动机分析——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拜淼;;谈谓语动词后动词不定式句法功能的属性[J];才智;2013年2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赵艳秋;文学翻译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安洋;俄汉语句子的情景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张吉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姚振军;基于双语领域本体的典籍英译批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纪春萍;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辽宁经济;2009年02期

2 蔡寒松,刘葆婷;英语因果关系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3 蒋素华;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3期

4 蔡寒松,郭嘉钥;英语双重否定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1期

5 肖辉,张柏然;翻译过程模式论断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1期

6 许钧;简论翻译过程的实际体验与理论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7 苗菊;;西方翻译实证研究二十年(1986-2006)[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8 吴义诚;《口/笔译的认知过程》评介[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9 林志萍;;文化差异与翻译初探(英文)[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袁志广;论翻译的本质和翻译过程的“双轨思维制”[J];语言与翻译;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卫民;景点翻译变译的审美理据[J];求索;2005年08期

2 黄忠廉;张永中;;变译:考察翻译的新视点——兼答徐朝友先生[J];外语研究;2007年02期

3 田传茂;;加强变译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从规范视角审视变译理论在我国的接受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晨;;浅谈“变译”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5 王璐;;变译的规定性特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1期

6 刘昕;陈阳;;谈变译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周丽娜;;关于翻译产生变译现象的原因及结果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8 黄忠廉;;变译理论研究类型考[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9 姚丽文;;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手机新闻英译策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青梅;;变译视角下的酒店推介资料的英译策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张璐;;信息社会翻译新特点及翻译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许钧;从全译到变译[N];光明日报;2002年

2 黄忠廉;文化输出需大力提倡“变译”[N];光明日报;2010年

3 信娜 宋飞;学科起步于方法[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豆;为翻译及其研究指点迷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焦鹏帅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道器相合 学术共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杨晓静;歌曲翻译的四重要求[N];光明日报;2010年

7 演讲人 黄忠廉;严复变译的文化战略[N];光明日报;2012年

8 黄忠廉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未竟的《圣经》文学全译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晓静;歌曲翻译三符变化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硕;基于变译系统的体育新闻汉英变译过程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唐蜜;变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D];四川外语学院;2008年

3 刚秀霞;圣经汉译中的变译现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琳娟;“转换”与“变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倩;变译理论下汉英现场口译的习语口译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红;《ШОС》一文的句子变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董慧;中日口译中变译手段的应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8 薛佼;从目的论角度看口译中的变译现象及其质量评估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吴育红;汉英旅游材料翻译中的变译[D];东华大学;2006年

10 任雪清;变译理论与翻译教学[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5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355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