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言语行为理论下俄语对话言语反应词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9 13:11

  本文选题:言语行为理论 + 俄语对话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随后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等人对其完善和发展,使言语行为理论逐渐成为语用学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言语交际本身是在实施一种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以其独到的视角为语用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这也使得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具体语料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的热点。 对话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话即刺激话语和反应话语的交替行为,它是由说话人和受话人共同参与而形成的。反应词语是对话中直接被用作对交谈者的话语或情景的反应的交际用语,是口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言语交际单位,也是对话言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俄语反应词语形式多样,意义丰富,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以俄语口语对话、俄罗斯文学作品和俄语电影为具体语料,对俄语对话言语中的反应词语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运用下定义法,对反应词语进行界定;其次,运用列举法和归纳分析法对俄语对话言语中反应词语的词汇来源、语法特征、表达手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分类法和对比分析法,并通过实例将反应词语的表义功能进行归类和分析,同时结合具体语境,对俄语反应词语在问候言语、感谢言语、拒绝言语和告别言语等言语行为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俄语反应词语是俄语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俄语口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言语行为理论从理论层面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研究俄语对话言语中的反应词语对俄语语言学研究和俄语文化认知与理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In the 1950s,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Austin put forward the speech act theory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the American language philosopher Searle and others perfected and developed it, making the speech act theory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core theories of pragmatics. Its core idea is that verbal communication itself is carrying out an act.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opens up a new space for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from its unique perspective, which makes the use of speech act theory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language material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pragmatics. Dialogu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It is not only a form of expression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Dialogue is the alternating behavior of stimulating and responding discourse, which is formed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peaker and the addressee. Reactive words are directly used as communicative terms in dialogue in response to the utterances or situations of the conversations.They are an important unit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al speech. Russian reaction words are diverse in form, rich in meaning and distinctive in na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reaction words in the Russian dialogue with spoken Russian dialogue, Russian literary works and Russian films as the specific materials. First, it uses the definition method to define the reaction word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lexical source,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expression mean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ords in Russian dialogue by enumeration and inductive analysis. With the help of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function of expressing meaning of reaction words is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through example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specific context, the response words in Russian are greeted and thanked. The application of refusal speech and farewell speech is studied.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Russ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Russian reactive word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Russian o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refore, using speech act theory to study the reactive words in Russian dialogu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Russian linguistics and the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Russian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燕;;言语行为与语境[J];青年文学家;2010年05期

2 肖巧慧;;儿童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8期

3 顾艳;;商务英文信函中的指令性言语行为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4 贺桂华;;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英语习语的语用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塞尔;卢旦怀;;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9期

6 吴格非;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J];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7 房红梅;人际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性[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8 霍永寿;从言语行为的实施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9 翟弘,徐美彦;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十八相送”的解释力[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方怡;论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黄清贵;;论Gone with the Wind一书中Rhett Butler形象的塑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4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钟星;;英语陈述句中语调的语义功能三分法——利用J·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语义功能进行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关兴丽;;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7 徐洁;;言语行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王晓萍;;简评塞尔的句子意义分析[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9 费定舟;;基于分枝时间框架的通信系统的BDI模型[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超英;陈军;蒋捷;韩刚;;基于言语行为的协作空间冲突处理过程建模[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简方;在语用逻辑里收获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2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美珍;法庭调解语言研究的意义及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本版编辑 [丹麦]彼得·坎普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吴晓江 编译;点燃世界哲学的“奥林匹克”圣火[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何成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演性”越界:语言、性别与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陈波;人工智能 当代逻辑发展的动力[N];光明日报;2000年

7 ;理论旅行:对话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周玉宁 刘蓓(翻译);“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有安全感的”[N];文艺报;2004年

9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10 蔡曙山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傅利;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郭艳娟;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清;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言语行为理论下俄语对话言语反应词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寒冬;引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芳;对汉语心理咨询节目中“建议”言语行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倩;请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曾薇;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崔文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请求施惠行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忠兰;汉语暗示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陈晓晶;汉语竞聘演讲中承诺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梁蕾;汉语评价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郑海玲;约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20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820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e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