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杰出的理论语言学家Л.B.谢尔巴

发布时间:2019-04-25 20:59
【摘要】: 谢尔巴,苏联杰出语言学家。1880年3月3日生于彼得堡, 1903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在那里,他受过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系统指导。1916~1941年任彼得格勒大学(今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43年起任苏联科学院院士,在科学院工作。1944年12月26日卒于莫斯科。 谢尔巴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普通语言学、普通语音学、语法学、词典编纂学、外语教学法、文字和正字法、方言学等。他在上述这些领域对苏联语言学乃至世界语言学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语言现象具有三重性,应分为言语活动(说话和理解的过程)、语言材料(说出的和理解的全部材料)和语言系统,而语言学的任务是再现语言系统;他把语法学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认为前者从形式出发研究语言结构要素的功能和意义,后者则应该教会人们用这些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词典编纂学方面,他提出的编纂一般词典和规范(科学院)词典、解释词典和翻译词典的原则、方法和理论等成为后来苏联词典编纂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这些思想和学术迄今仍具有生命力,被语言学界广为引用。 作为列宁格勒音位学派的创始人,谢尔巴是语音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期的观点见于《俄语元音的音质与音长》(1912),后期观点反映在《法语语音学》(1937)和苏联科学院《俄语语法》第一卷(1952)中。他认为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与词形的音型。他把同一音位的各个实体(实际发出的音)称为“音品”(相当于“音位变体”)。他强调,不同的音有可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但相同的音不能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在外语教学方面,谢尔巴反对单纯摹仿,主张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母语与外语的对比来排除本族语的干扰。 谢尔巴一生共发表11部专著和词典,69篇论文(其中7篇是用法文写的),还有10多篇学术报告。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俄语中的词类》(1928)、《词典学原理初探》(1940)和《论语言现象的三重性与语言学中的实验》(1931)等,这些著作已成为苏联语言学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也成为世界语言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本论文共分为3章。第一章对谢尔巴的生平和学术生涯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第二章对其在语言学不同学科的主要著述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等进行了分析和审视,第三章是我们对该学者学术思想所做的基本结论和评价。鉴于国内学界对谢尔巴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的状况,本论文作为一种尝试,试图对该学者的学术成就和对苏联语言学的贡献作出初步的评介。
[Abstract]:Scelba, a prominent Soviet linguist, was born in Petersburg on March 3, 1880 and graduated from Petersburg University in 1903. There, he was subjected to Boodun. De. Systematic guidance within Kurdistan. Professor, Petergrad University (present-day Leningrad University), 1916-1941. Academician of the 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since 1943, at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Died in Moscow on 26 December 1944. Scelba studied a wide range of fields: general linguistics, general phonetics, grammar, lexicograph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ext and orthography, dialect, and so on. H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Soviet linguistics and even world linguistics in these fields. He thinks that language phenomenon has three natures, it should be divided into speech activity (process of speech and understanding), language material (all material of speak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language system, while the task of linguistics is to reproduce language system; He regarded grammar as negative and positive, thinking that the former should study the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language structure elements from form, and the latter should teach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in these forms. In lexicography, he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theories of compiling general dictionaries and standard dictionaries, explaining dictionaries and translating dictionaries, etc., which becam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lexicography in the later Soviet Union. His thoughts and academicians are still alive and widely cited by linguists. As the founder of Leningrad phoneme school, Scelba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phonetics. His early views are reflected in the quality and length of Russian vowels (1912), and in French phonetics (1937) and in Russian Grammar, 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 (1952). He thinks phoneme is the phoneme that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word and word form in language. He called the entities of the same phoneme (the actual sounds) "phonological" (equivalent to "phonological variations"). He stressed that different sounds may merge into one phoneme, but that the same tone cannot belong to different phonemes. In the aspec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celba opposes imitation and argues that the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should be eliminated through the contrast between mother tongue and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celba published 11 monographs and dictionaries, 69 papers (7 of which were written in French) and more than 10 academic papers. His major works are on the part of speech in Russian (1928), on the principles of lexicography (1940) and on the Triple Nature of linguistic phenomena and experiments in Linguistics (1931), etc. These works have become a rare legacy of Soviet linguistics and a classic in the world's treasure house of linguistic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reviews and comments on Scelba's life and academic career.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and examines the academic thoughts and viewpoints reflected in his main work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basic conclu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scholars' academic thought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study of Scelba in China is basically blan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scholar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USSR linguistics as an attempt to make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scholar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USSR lingu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汝仪;;《基础语言学和语音学词典》简介[J];辞书研究;1986年02期

2 李冰冰;;外语教学法流派简介及评述[J];成功(教育);2007年02期

3 郑鹿年;管金生;;浅谈外贸院校外语教学法的改革[J];国际商务研究;1984年01期

4 贺善镛;;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年01期

5 王长春;;外语教学中的言语与言语教学[J];外语研究;1985年04期

6 宋学侠;;外语教学法研究的趋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7 林艳蕾;;外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与启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8 俞约法;;对比、对比分析,对比语言学和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1年04期

9 寿明;;赵元任[J];当代语言学;1979年01期

10 ;书刊简介[J];当代语言学;197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在西方开始引起重视[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鲍怀翘;;语音学与声纹鉴定[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俊翔;潘绍典;;“显性语言现象”和“潜性语言现象”[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畅;刘莎;;正常听力儿童语音学发育规律分析[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李春;王作英;;基于语音学分类的三音子识别单元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李兵;;第六届语音学年会会议论文之一——作为制约条件的OCP:来自通古斯语言寄生性唇状和谐的证据[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史灿方;;试论巫术语言的形式力[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曹剑芬;李爱军;胡方;张利刚;;从“2”与“8”的语音辨识看语音学知识在识别中的应用前景[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荆玉静 李峥;见证中国文字历史重大变革[N];文汇报;2006年

2 陈洁仪;对她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周庆熙;人能够学会多少种语言[N];中国社会报;2006年

4 记者 徐川山;谈语文的规范 访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著名出版家、语言学家陈原逝世[N];光明日报;2004年

6 记者 徐川山;努力建设和谐的语文生活环境[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7 蔡冬梅;朝克:鄂温克族语言学家[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8 语言所 祖生利;学者气度 诗人情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记者 李怀岩 张芽芽 袁晔;神秘玛丽玛萨人人人都是语言学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江蓝生;人民的语言学家永在[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袁春艳;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6 萧国政;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向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马乐东;作格结构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孙锐欣;元音的实验和计算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杨华;俄英句子命题结构的称名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燕;杰出的理论语言学家Л.B.谢尔巴[D];苏州大学;2007年

2 周薇;基于外语教学法发展规律的韩国语教育优化方案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钰;杰出的苏联语言学家—列福尔马茨基[D];苏州大学;2008年

4 朱蓓蓓;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语言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5 满芳;桂馥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勇;清人《尚书》训诂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李清林;波利万诺夫及其语言学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李奉玲;法律语言学家作为专家证人在我国司法活动中的价值[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刘亚利;联想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李芳芳;汉语英语声调语调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5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465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b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