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汉学家阿理克的《聊斋志异》俄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18:01
苏联著名汉学家阿理克所译《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俄译的一座高峰,该译本以"忠实、优美"而著称,被公认为是《聊斋志异》最经典、影响最大的俄译本。对这一译本的批评研究,将有可能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外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翻译思路和批评模式。当代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并非纯语言环境下的文字转换活动,超语言层面的各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翻译行为。译本研究不仅要关注"怎么译",更要探究"为什么这么译"的问题。按照此思路对《聊斋志异》俄译本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系统地梳理阿理克的翻译思想及其成因,并且对我们透过"他者"反观"自我"、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文化建构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阿理克俄译《聊斋志异》概述
二、阿理克的“中国观”:《聊斋志异》翻译原则形成的思想基础
三、聊斋先生的心灵“知音”:阿氏《聊斋》译本诞生的内在动因
四、相似的政治环境:阿氏翻译策略选择的外在制约因素
五、翻译与研究并辔齐驱:阿氏《聊斋》译本的汉学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谈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的解读[J]. 周琼. 世界文学评论. 2008(01)
[2]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J]. B.M.班科夫斯卡娅,阎国栋,王培美 ,岳巍. 蒲松龄研究. 2004(04)
[3]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J]. M.B.班科夫斯卡娅,阎国栋 ,王培美 ,岳巍. 蒲松龄研究. 2003(02)
[4]聊斋的朋友与冤家[J]. M.B.班科夫斯卡娅,阎国栋,王培美 ,岳巍 ,阿列克谢耶夫. 蒲松龄研究. 2003(01)
[5]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内涵的演变[J]. 李逸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722508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阿理克俄译《聊斋志异》概述
二、阿理克的“中国观”:《聊斋志异》翻译原则形成的思想基础
三、聊斋先生的心灵“知音”:阿氏《聊斋》译本诞生的内在动因
四、相似的政治环境:阿氏翻译策略选择的外在制约因素
五、翻译与研究并辔齐驱:阿氏《聊斋》译本的汉学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谈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的解读[J]. 周琼. 世界文学评论. 2008(01)
[2]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J]. B.M.班科夫斯卡娅,阎国栋,王培美 ,岳巍. 蒲松龄研究. 2004(04)
[3]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J]. M.B.班科夫斯卡娅,阎国栋 ,王培美 ,岳巍. 蒲松龄研究. 2003(02)
[4]聊斋的朋友与冤家[J]. M.B.班科夫斯卡娅,阎国栋,王培美 ,岳巍 ,阿列克谢耶夫. 蒲松龄研究. 2003(01)
[5]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内涵的演变[J]. 李逸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722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72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