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抱怨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21:27

  本文关键词:俄语抱怨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理论 抱怨言语行为 语言表达手段 社会性别分析 受话人回应


【摘要】:作为语用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言语行为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学者们给予言语行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大关注。并且这已成为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内容是对抱怨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论文由引言、正文部分的四章、结语和参考文献构成: 前言:在这部分中对理论框架,文献综述,文章新意等做了简要叙述。 第一章: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在本章中阐释了抱怨言语行为理论。 第二章:抱怨言语行为的分类及表达。该章为本文的主要部分。抱怨言语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抱怨。抱怨语言表达手段抱怨重复、重音、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以及抱怨表达的间接手段。除此之外,本章中还叙述了抱怨言语行为与礼貌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抱怨言语行为的社会性别研究。这是本文的新意所在,,文中分析了男女在口头表达抱怨时的差异。 第四章:受话人对说话人抱怨的回应。本章主要内容:受话人对直接抱怨的回应及对间接抱怨的回应。 结语:对全文简单扼要的总结。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抱怨言语行为 语言表达手段 社会性别分析 受话人回应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5
【目录】:
  • Слово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и4-5
  • Реферат5-6
  • 摘要6-9
  • Введение9-11
  • Глава 1 Жалобакакречевойакт11-17
  • 1.1 Понятиеречевогоакта11-12
  • 1.2 алобакакречевойакт12-17
  • Глава 2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 иязыковыесредстваеговыражения17-29
  • 2.1 Речевойактпрямойжалобы17-19
  • 2.2 Речевойакткосвеннойжалобы19-21
  • 2.3 Языковыесредствавыражения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21-25
  • 2.3.1 Повтор21
  • 2.3.2 Интонация21-22
  • 2.3.3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22-23
  • 2.3.4 Побудительн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23
  • 2.3.5 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23-24
  • 2.3.6 Косвенныеспособывыраженияжалобы24-25
  • 2.4 РечевойактжалобыивежливостьГлава 3 Гендерныйанализ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25-29
  • Глава 3 Гендерный анализ речевого акта жалобы29-37
  • 3.1 Гендерныеисследования29-31
  • 3.2 Гендерныйподходкречувомуактужалобы31-37
  • 3.2.1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гендерология31-34
  • 3.2.2 Различиявупотреблении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междумужчинамииженщинами34-37
  • Глава 4 Откликадресатанаречевойактжалобыговорящего37-42
  • 4.1 Перлокутивныйакт37-38
  • 4.2 Откликадресатанаречевойактпрямойжалобы38-40
  • 4.3 Откликадресатанаречевойакткосвеннойжалобы40-42
  • Заключение42-43
  • Литература43-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袁冰;;“恭维”言语行为成功实施问题探讨[J];云南电大学报;2011年02期

2 李少彦;;口译中超语言信息探析[J];中国翻译;2011年03期

3 周丹;;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李明霞;;插入语在英语中的语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瞧秀梅;王海芬;;言语与情绪[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曾胤春;;电视女性谈话节目中语码转换现象探析[J];华章;2011年24期

7 韩晓;;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与译本研究——一个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杨晓;;“言外之意”的理解[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9 周佳;;浅析礼貌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李韶丽;;教师积极礼貌策略用语的语用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唐炎;龚坚;郭礼;张新;;基于言语行为的体育教师课堂角色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胡友信;;“THANK YOU”用语的言语行为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学会;付伊;;短信语言语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永青;孙鑫;王琴;;“CCTV杯”英语演讲中提问前过渡语使用的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聂桂兰;;标语口号在乡村——江西吉安乡村户外标语口号的田野调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晓卉;;英汉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文化语用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陈俊;张积家;张艳辉;;教师管教言语行为语效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胡范铸;;中国新闻语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向明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困境求变”:语用研究的经济分析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简方;在语用逻辑里收获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杨曙光;游离在城乡之间[N];农民日报;2003年

6 王伟;心理为啥影响药效[N];民族医药报;2007年

7 冯骥才;年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罗建湖;您做好服药心理准备了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9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师、法理学博士 程朝阳;西方古典修辞技巧与我国的法庭调解语言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田永胜;“针眼”中的世人百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秀成;汉语中非真诚性邀请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晶晶;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转述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韩仲谦;心理词汇的语用研究及其对二语词汇教学的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彭建平;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慧;汉语虚假言语行为语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丽梅;俄语疑问句的语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胡巍葳;俄语祝愿言语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刘君红;中美电影中的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孙晓佳;俄语抱怨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郭晋媛;汉语教学语境下不赞同言语行为的语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7 凌来芳;[D];安徽大学;2004年

8 程进军;赞扬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培养外语学习中的交际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亚琳;从拒绝言语行为反观外语学习对学习者文化身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臻;中美文化差异之言语行为比较——“承诺”的文化差异[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36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636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