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词汇学视角下的俄汉委婉语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7:09

  本文关键词:词汇学视角下的俄汉委婉语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委婉语 词汇学 翻译


【摘要】:委婉语(эвфемизм),最初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是人们为了婉转地表达思想而频繁使用的一类词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世界各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委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的俄、汉语两种民族语言也不例外,受民族历史、民俗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委婉语。委婉语在言语交际中帮助大家避讳敏感词汇,使人们得以用礼貌、含蓄、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给受话人带来负面影响,在人与人的交际活动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是民族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委婉语自身特点鲜明,从古至今,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方面对委婉语展开研究,但是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将俄、汉语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的资料比较少。众所周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对委婉语的深入研究必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而将两个民族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必将使这种认识更加深刻。 与此同时,翻译是传播民族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与其他词汇相比,委婉语在形态和词义特征上都具有很多特色,而这些特色给委婉语的理解和翻译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而唯有准确的理解、科学的翻译委婉语才能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传播中俄文化,所以我们决定在对比语言学词汇对比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俄、汉委婉语的异同,并利用分析研究的结果和В.С.Виноградов的词汇翻译理论概括总结俄汉委婉语的翻译方法。 本文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比语言学中的词汇对比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形态和语义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俄、汉语中委婉语的特点,然后我们将对比分析的结果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以В.С.Виноградов的词汇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总结了翻译俄汉委婉语的具体方法。我们认为,详细对比研究俄汉语中委婉语的性质、特点、构成方式以及它们的词义特征和演变规律,会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种语言现象,促进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丰富词汇对比理论,同时也会为国内的俄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语料,此外,В.С.Виноградов词汇翻译理论的应用,不仅会使委婉语的翻译有章可循,更会促进翻译理论的深入发展,使其更好地去指导类似语言现象的翻译实践。 本论文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的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对比语言学中的词汇学理论以及В.С.Виноградов的词汇翻译理论,为后文用理论指导对比研究和翻译实践做必要准备。 第二章我们将运用上一章阐述的词汇对比方法,从定义、构成形式、词义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对比研究俄汉委婉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第三章我们将以В.С.Виноградов的词汇翻译理论为指导,总结俄汉委婉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将对比语言学中词汇对比的理论以及В.С.Виноградов的词汇翻译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俄汉语中委婉语的翻译方法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查阅相关的文献我们发现,利用对比方法研究某一语言现象的资料非常有限,而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俄汉委婉语的异同又对我们准确翻译委婉语大有益处,于是我们尝试性地开展此项研究。我们想,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俄汉两个民族民族文化的理解,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同时也会为俄、汉语相关领域的其它研究提供参照,对我国的俄语教学、俄汉、汉俄翻译实践乃至词典的编纂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鉴于委婉语这一课题的综合性以及本人学识的局限性,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关键词】:委婉语 词汇学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5
【目录】:
  • 摘要4-6
  • 俄语摘要6-12
  • 绪论12-15
  • 1.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方法12
  • 2. 本文的新意及结构12-13
  • 3. 本文的理论、实践意义13-15
  • 第1章 理论研究概述15-21
  • 1.1 对比语言学的发展状况15-17
  • 1.2 词汇研究和词汇对比17-18
  • 1.3 词汇翻译18-21
  • 第2章 俄汉委婉语形态和词义对比21-34
  • 2.1 委婉语研究概况21-22
  • 2.2 委婉语的定义22-24
  • 2.3 委婉语形态对比24-28
  • 2.3.1 语音手段24-25
  • 2.3.2 借用外来词25-26
  • 2.3.3 缩略形式26-27
  • 2.3.4 成语27
  • 2.3.5 析字法27
  • 2.3.6 替换27-28
  • 2.3.6.1 模糊语义28
  • 2.3.6.2 同义转换28
  • 2.3.6.3 语义扬升28
  • 2.4 委婉语词义对比28-34
  • 2.4.1 民族文化语义特征30-31
  • 2.4.2 语义间接性31-32
  • 2.4.3 语义模糊性32-34
  • 第3章 俄汉委婉语的翻译34-42
  • 3.1 翻译任务34
  • 3.2 翻译等值34
  • 3.3 翻译原则34-37
  • 3.3.1 目的性为导向35
  • 3.3.2 “信、达、雅”的原则35-36
  • 3.3.3 归化和异化36-37
  • 3.4 翻译方法37-40
  • 3.4.1 直译法37-38
  • 3.4.2 意译法38
  • 3.4.3 描写法38-39
  • 3.4.4 加注法39
  • 3.4.5 归化法39-40
  • 3.4.6 增词法40
  • 3.4.7 部分对应40
  • 3.5 翻译误区40-42
  • 结语42-45
  • 参考文献45-48
  • 作者简介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敏;;从语用角度看俄汉委婉语[J];科技资讯;2009年30期

2 尹城 ,丛凤玲;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3期

3 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刘丹;浅析英、汉委婉语的产生和构造手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5 方伟琴,张顺生;从文化差异看英、汉委婉语的异同[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李克勇;法汉委婉语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王惠洁,袁芳;英汉委婉语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9 方传余;英汉委婉语构成及表现的跨文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万维群;;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美恩;韩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原丽莹;俄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田英;韩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兵;词汇学视角下的俄汉委婉语翻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雷鸣;委婉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建梅;汉日委婉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孙展;目的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昀;留学生汉语委婉语习得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70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