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

发布时间:2017-08-29 04:03

  本文关键词: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中俄文化交流 东正教 传教团


【摘要】: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有着4300公里的边境线。中俄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双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作用。提起俄罗斯文化,我们很自然就联想到了俄罗斯的宗教,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的文化类型是由它特殊的民族意识体系决定的,俄罗斯民族的主要特征就是f依宗教,俄罗斯文化是介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即东正教文化。东正教作为传承俄国文化的载体在中俄文化交往中起到了一个极其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在早期中俄文化交往中,东正教传教团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传教团文化活动成绩最为突出的一个领域是汉学研究,他们的研究为后来俄罗斯的汉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起到了促进中俄文化交流的作用。但是,由于俄国传教团非常的使命和独特的性质,其文化活动尽管内容丰富,但对中国民众及社会的影响有限。十月革命后,无神论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东正教作为传承俄罗斯文化的载体,在中俄文化交流过程中,以文学和布尔什维克主义为媒介,对中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东正教在俄罗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与俄罗斯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正顺利进行,中俄文化交流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加强中俄间文化交流,正视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将有助于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与开展中俄文化交流首先要有健全的文化心态,对俄罗斯的文化要有科学的分析,要作宏观的全局的把握。
【关键词】:中俄文化交流 东正教 传教团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35;B979
【目录】:
  • 摘要7-8
  • РЕФЕРАТ8-9
  • 绪论9-13
  •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的状况9-11
  •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第一章 东正教——传承俄罗斯文化的载体13-19
  • 一、俄罗斯东正教探源13-15
  • (一) 基督教的分裂与东正教产生13-14
  • (二) “罗斯受洗”——俄罗斯接受基督教14-15
  • 二、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15-19
  • (一) 俄罗斯文化中的使命意识16-17
  • (二) 俄罗斯文化中的救世主意识17-19
  • 第二章 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19-33
  • 一、中俄文化交流的起源19-20
  • 二、东正教传入中国20-21
  • 三、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21-33
  • (一) 传教士团的文化活动23-30
  • (二) 传教士团文化活动对中国的影响30-33
  • 第三章 十月革命后中俄(苏)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33-50
  • 一、十月革命前后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35-37
  • 二、苏联时期东正教对中国的影响37-45
  • (一) 苏联文学中的东正教因素38-40
  • (二) 布尔什维克主义中的东正教因素40-45
  • 三、当代俄罗斯东正教状况45-50
  • (一) 东正教在当代俄罗斯的复兴45-47
  • (二) 俄罗斯东正教积极拓展同中国的关系47-50
  • 第四章 东正教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评析50-56
  • 一、中俄文化交流中东正教因素的双重作用50-53
  • 二、未来中俄文化交流中东正教因素的分析53-56
  • 结论56-57
  • 注释57-58
  • 参考文献58-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定天;关于19世纪中叶中俄两国互赠图书问题[J];北方文物;1994年03期

2 雷丽平;今日俄罗斯“宗教热”的发展趋势[J];东北亚论坛;1999年04期

3 李随安;论黑龙江地区的中俄文化交流史[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戴桂菊;;中国的俄罗斯东正教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5期

5 俞思念;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J];俄罗斯研究;2002年02期

6 肖玉秋;;论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特殊性[J];俄罗斯研究;2008年01期

7 肖玉秋;;试论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文化与外交活动[J];世界历史;2005年06期

8 于江波;浅议中俄地区间文化交流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06期

9 陶伟宁;;俄罗斯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J];黑龙江史志;2006年10期

10 李明滨;俄罗斯引进中国文化的四次热潮[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751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751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