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中俄网络聊天语言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7:00

  本文关键词:中俄网络聊天语言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聊天语言 异同 对比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语言世界里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现象,作为语言世界的新生儿,网络聊天语言以其与传统语言对立统一的矛盾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也成为了热点。 中俄两国网络聊天语言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清楚地辨析中俄网络聊天语言的异同,深刻剖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交际障碍,更为直接地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思想观念,研究网络语言对于促进网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直接的意义。 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概括了网络聊天语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网络聊天语言概念的界定及其研究理据。本章界定了网络聊天语言概念、性质,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明确了网络聊天语言的研究视角。 第三章:中俄网络聊天语言的对比分析。本章主要从缩略词、谐音词、数字、符号等方面列举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两国网络聊天语言既有许多相似点,也有相异之处。 第四章:中俄网络聊天语言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本章通过对比汉俄两种语言文字的不同及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分析中俄网络聊天语言产生差异的原因。 第五章:网络聊天语言的规范和发展趋势。关于网络聊天语言的规范,中俄两国都已开始了积极的探索。针对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粗俗化的问题,学者们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最后对网络聊天语言的规范及其发展趋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提出了建议。 在网络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俄语学习者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上的交际障碍,更为直接地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思想观念,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学习语言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中俄网络聊天语言的对比研究对于俄语学习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网络聊天语言 异同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3;H35
【目录】:
  • 摘要4-5
  • 俄文摘要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9
  • 1.2 网络聊天语言的研究现状9-11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1-12
  • 1.3.1 文献法11
  • 1.3.2 对比法11-12
  • 第二章 网络聊天语言的研究理据12-18
  • 2.1 网络聊天语言概念的界定12-14
  • 2.1.1 网络语言的概念12-13
  • 2.1.2 网络聊天语言的概念13-14
  • 2.2 网络聊天语言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14-15
  • 2.2.1 网络聊天语言的性质14-15
  • 2.2.2 网络聊天语言产生的原因15
  • 2.3 网络聊天语言研究的理据15-18
  • 2.3.1 新语境下的网络聊天语言研究的语用学理据15-16
  • 2.3.2 网络聊天语言研究的认知语言学理据16-18
  • 第三章 中俄网络聊天语言的对比分析18-28
  • 3.1 中俄网络聊天语言的相似性18-21
  • 3.1.1 汉语网络聊天语言18-19
  • 3.1.2 俄语网络聊天语言19-20
  • 3.1.3 中俄网络聊天语言的相似性20-21
  • 3.2 中俄网络聊天语言的表达手段和表义的差异性21-28
  • 3.2.1 缩略词21-23
  • 3.2.2 谐音词23-24
  • 3.2.3 数字24-26
  • 3.2.4 符号26-28
  • 第四章 中俄网络聊天语言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28-34
  • 4.1 两种语言文字的差异28-30
  • 4.1.1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28-29
  • 4.1.2 俄语语言文字的特点29-30
  • 4.2 中俄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30-34
  • 4.2.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30-31
  • 4.2.2 民族文化的差异31
  • 4.2.3 民族性格的差异31-32
  • 4.2.4 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32-34
  • 第五章 网络聊天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与发展趋势34-38
  • 5.1 网络聊天语言的规范34-35
  • 5.1.1 网络聊天语言的随意性和粗俗化34
  • 5.1.2 网络聊天语言的局限性34-35
  • 5.2 网络聊天语言的发展前景35-38
  • 5.2.1 正确对待网络聊天语言35-36
  • 5.2.2 规范网络聊天语言的制度保障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41-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峰;;网络语言缩略语词特性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高国翠;;先行组织者模式与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以俄语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孙飞燕;俄罗斯网络发展历程[J];俄罗斯研究;2004年01期

4 李思骞;漫谈俄语IT词汇[J];俄语学习;2002年03期

5 海力古丽;俄语常用外来电脑术语[J];俄语学习;2004年02期

6 严亚平;;试析俄罗斯的网络语言[J];俄语学习;2009年01期

7 罗建军;;网络语言“经济”与“非经济”的二律背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8 张会;网络语词概说[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林宁宁;论网络语言的特征[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07期

10 黄进;网络语言符号说略[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莉;俄语网络词汇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2 贺珍;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俄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梁书瀚;网络语言的社会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1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751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