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汉俄翻译中“连动式”的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7-09-20 04:18

  本文关键词:汉俄翻译中“连动式”的理解与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连动式 V+(N)+V


【摘要】:连动式V1+(N)+V2翻译俄语时,首先对V1、N和V2之间的语义、语法关系进行深刻理解,再用俄语确切表达。做到理解与表达的统一,"信"与"达"的统一。文中介绍了连动式的定义,阐释V1、N和V2之间的语义、语法关系,根据V1、V2间关系粗略对连动式进行类型分类,并对这几个类型的连动式在俄语中的表达进行描写。最后以《祝福》中的连动式为汉译俄的个案,综合描写对连动式的理解和表达。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
【关键词】连动式 V+(N)+V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认知视阈下的俄汉翻译对比研究(12542300)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翻译有两个重要过程,理解与表达。只有很好地理解原文,才能使译文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即所谓的“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用地道的译文表达出来,即所谓的“达”,应把理解与表达结合起来,把“信”与“达”结合起来。最为忌讳的是“死译”和“曲译”。涉及“连动式”的汉俄翻译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宏丽;;俄汉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策略初探[J];理论观察;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小勇;张霖;;重动结构与连动式[J];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02期

2 刘利新;欧阳国亮;;古汉语连动式的结构特征概要[J];语文学刊;2009年04期

3 高增霞;连动式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马立春;;连动式研究综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陈淑梅;杨凯;张志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时态标记“着”与连动式[J];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于济;;谈谈汉语连动式的翻译[J];外语教学;1985年03期

7 宋卫华;对连动式的再认识[J];青海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8 储丽莎;;“连动式”浅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11期

9 王聚元;;古汉语连动式的三种特殊形式[J];中文自修;1996年06期

10 蔺璜;连动式的特点与范围[J];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雪;;现代汉语连动式复合词释义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兆惠;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雪;现代汉语连动式复合词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2 胡勃;《孟子》连动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邢斌;英汉连动式的认知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李恩光;汉语连动式论元融合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娟;中古汉语连动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杨少康;汉语连动式形成机制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肖灿;论《草房子》中汉语连动式英译[D];湖南大学;2013年

8 孙珂;认知视角下古汉语连动式语义分析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琬;连动式到状中式的连续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丽;《西游记》连动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5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885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