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6:49

  本文关键词:俄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抱怨 言语行为 礼貌策略 答语


【摘要】: 语用学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而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将言语行为理论与具体语言材料相结合进行分析成为目前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语言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结合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抱怨语对发展和完善言语行为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它的实践价值在于:指导说话人如何使用话语表达交际意图,利用最有效的抱怨实施方法,选择礼貌的抱怨策略,达到交际成功。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章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理论指导,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产生的背景,奥斯汀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并为其发展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然而,其理论仍有许多有待于商榷之处。美国哲学家塞尔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学说,揭示了言语行为的各种有效条件,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第二章直接抱怨言语行为与间接抱怨言语行为:抱怨语是说话人对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表达不满或不悦,它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抱怨言语行为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条件,说话者可能选择退出,不实施抱怨,也可能直言不讳或隐讳的抱怨,也可能在实施抱怨时进行补偿,因此在抱怨时说话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抱怨实现模式,而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社会距离、是否有契约、期望值和性别等的限制会影响抱怨者的选择。 第三章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由于抱怨语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抱怨时会采用必要的礼貌策略,以免伤害其他人的面子,引起冲突或造成交际中断。第四章抱怨言语行为的答语:根据话语分析理论,抱怨语只是相邻语对的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对抱怨的答语也很重要,本章介绍了听话人对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和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回应。 结束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在语言交际中,同一语言形式因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可以有不同的交际功能;同一语言功能在不同交际环境中也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社交中的行为规范是不容违犯的。抱怨语作为威胁面子的行为之一,容易导致谈话双方的言语冲突甚至关系紧张。因此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对于俄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象其它言语行为一样,学习者在使用抱怨语时应该考虑社交情景因素,选择程度适当的抱怨语,才能真正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促进有效交际。
【关键词】:抱怨 言语行为 礼貌策略 答语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俄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第一章 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10-17
  • 一、言语行为理论产生的背景10
  • 二、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17
  • (一) 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11-13
  • (二) 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13-17
  • 第二章、直接抱怨言语行为与间接抱怨言语行为17-27
  • 一、抱怨言语行为的界定17
  • 二、直接抱怨言语行为17-22
  • (一) 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实施条件17-18
  • (二) 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实施模式的分类18-22
  • 三、间接抱怨言语行为22-23
  • 四、抱怨言语行为的表达手段23-25
  • (一) 重复23
  • (二) 语调23
  • (三) 疑问句23
  • (四) 祈使句23
  • (五) 感叹句23-24
  • (六) 间接言语行为24-25
  • 五、影响抱怨言语行为的情景变项25-27
  • (一) 社会地位25
  • (二) 社会距离25-26
  • (三) 是否有契约约束26
  • (四) 期望值/受挫度26
  • (五) 性别差异26-27
  • 第三章 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27-33
  • 一、礼貌原则27-28
  • 二、面子理论28-33
  • (一) 面子的涵义28
  • (二) 面子论28-29
  • (三)维护听话人积极面子的礼貌补偿策略29-33
  • 第四章 抱怨言语行为的答语33-38
  • 一、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答语33-35
  • (一)接受抱怨33
  • (二)部分接受抱怨33-34
  • (三)反驳抱怨34-35
  • 二、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答语35-38
  • (一)受话者表示同意或同情35-36
  • (二)受话者提出建议36
  • (三)受话人表示反驳36-37
  • (四)受话者故意回避,绕开话题37-38
  • 结束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燕;;言语行为与语境[J];青年文学家;2010年05期

2 肖巧慧;;儿童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8期

3 顾艳;;商务英文信函中的指令性言语行为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4 贺桂华;;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英语习语的语用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塞尔;卢旦怀;;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9期

6 吴格非;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J];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7 房红梅;人际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性[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8 霍永寿;从言语行为的实施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9 翟弘,徐美彦;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十八相送”的解释力[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方怡;论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黄清贵;;论Gone with the Wind一书中Rhett Butler形象的塑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4 钟星;;英语陈述句中语调的语义功能三分法——利用J·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语义功能进行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关兴丽;;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6 徐洁;;言语行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王晓萍;;简评塞尔的句子意义分析[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9 费定舟;;基于分枝时间框架的通信系统的BDI模型[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超英;陈军;蒋捷;韩刚;;基于言语行为的协作空间冲突处理过程建模[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湘雅医院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杨放如;不要抱怨[N];大众卫生报;2001年

2 素静;掌握“抱怨”[N];中国商报;2002年

3 聂勇军;“抱怨”声中有市场[N];中国船舶报;2000年

4 傅文;让客户减少抱怨[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5 张正;抱怨就是商机[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6 陶筠;妥善处理员工抱怨[N];市场报;2002年

7 王志荣;从抱怨中汲取养份[N];中国物资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贺北时;平安北京分公司 让客户不再说抱怨的话[N];中国汽车报;2002年

9 记者 兰海燕;合企老总抱怨衙门作风[N];工人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马璐瑶;电信若调价 用户抱怨多[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彭建军;酒店顾客抱怨之诱因、行为及其补救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傅利;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郭艳娟;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丹;俄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寒冬;引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芳;对汉语心理咨询节目中“建议”言语行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倩;请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曾薇;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崔文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请求施惠行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忠兰;汉语暗示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陈晓晶;汉语竞聘演讲中承诺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梁蕾;汉语评价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郑海玲;约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5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895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