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父亲称呼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16 20:54
【摘要】一人的姓名不是人们之间一种随意的、一时的、简单的称呼,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中,人们的姓名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该民族、该国家的经济、社会、宗教、文化、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和了解俄罗斯人的姓名,对更好地掌握和使用俄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俄罗斯人父称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并着重对俄罗斯人父称演变中各时期的划分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俄罗斯人; 划分问题; 维奇; 奥列格; 彼得; 玛丽; 罗斯; 尼古拉; 伊萨; 下层人民;
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保证了民族传统和风情的延续。名和父称是俄罗斯人独一无二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特点。然而,近几年随着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变化,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在逐渐改变。
在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以及不断发展的全球化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全球化模式下,许多与俄罗斯传统思想格格不入的称名方式出现在俄罗斯,造成了对民族特性和传统的破坏。人们渐渐忘却了传统的正规的称谓——极少或者不再使用父称。
现代俄语中父称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语的欧美化演变趋势。例如,Визит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в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弗拉基米尔·普京对圣彼得堡的访问),выступление ректора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Владислава Юрьева (校长弗拉基斯拉夫·尤里耶夫的发言),опыт учительницы Татьяны Ивановой(塔季扬娜·伊凡诺娃的经验)等等。这样一来,俄罗斯原有的严格称名准则被打破了。只用名和姓来称谓他人并不能体现被称呼之人的高贵地位,也无法表达说话人的尊敬之意。当谈话涉及到官方人士,或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果不用父称来相互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称谓,难免显得过于随便。
那么,父称对于俄罗斯人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它在俄罗斯历史传统中的地位又如何?对于父称何时出现在俄语中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语言学家现已证实,“очество”这个词只是到了18世纪上半叶才有了“以父名命名”之意,即彼得一世时期。随后公文语体的发展促进了父称在俄语中的固化。
语言历史学家翻阅历史资料证实,最初以-ович,-евич结尾的词只是用来命名贵族或者神职人员的子嗣。例如,царь—царевич,король—королевич。在古代后缀-ич并非具有现在的父称之意,而是指“未成年”。后来“未成年”的意思逐渐被后缀-онок或-ёнок来表示,特别是用以命名未成年动物。例如,соколич,козлёнок,телёнок,воронёнок,курёнок。也就是说,后缀-ич的意义发生了改变。随后在和人名的结合过程中逐渐具有了“父称”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俄语中отец这个词并不是指普通人,而是神职人员。例如,“Отец наш”“отец небесный”“отец духовный”“отец крестный”“отец посаженый”。
在莫斯科罗斯时期,父称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特权称,对于父称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甚至还有半父称(以-ов/-ев为后缀)和完整父称(以-вич为后缀)的区别。到了16-17世纪,父称在国家贵族和宫廷高官之间传播开来,到彼得一世时期一些杰出的商人开始使用父称,到了19世纪,社会下层阶级也可以使用父称了。渐渐地,父称遍及了整个俄罗斯社会,不再是贵族的特权。
如今,在俄罗斯日常生活中单独用父称来称呼他人依然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例如,“Здравствуй, Иваныч!”“Заходи, Петровна!”又如,用名字的指小表爱形式加上父称: Верочка Павловна,Дуняша Петровна。像这样不遵循正规的完整的称谓方式,并不具有讽刺意味,而是说话人之间亲昵和友爱的表现。
俄罗斯礼节中очество一词展现的是俄罗斯民族精神创作的悠久历史,社会关系演变的历史。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俄罗斯人一直引以为豪的父称也面临着“灭亡”的危险。那么俄罗斯人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以下是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的俄罗斯人对此问题的回答。图书管理员: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别人叫我安娜·列奥尼多芙娜。大学生:我觉得还好,尽管我不能直接叫我们主任名字,但还是觉得父称有点过于正式了。公司女职员:很正常。我还是比较接受西方的礼仪方式的。媒体工作人员:一方面,我认为破坏俄罗斯传统有点遗憾,另一方面,我自己经常直接叫别人名字。国家公务员:我认为,大众媒体可以直接称呼名字,而在私人关系中最好加上父称。大学老师:这很不好。这是与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相抵触的,是一种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复制。
由此看来,父称的使用在现代俄语中确实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大众媒介环境中,父称面临着“销声匿迹”的危险。笔者认为,尽管世界在变小,文化在不断融合。但一个民族始终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性。俄罗斯语言文化中用名加父称来称呼他人是复杂人名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俄罗斯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面对外来的威胁与挑战,更应该保护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而不是将其随意扼杀。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024
【关键词】 俄罗斯人; 划分问题; 维奇; 奥列格; 彼得; 玛丽; 罗斯; 尼古拉; 伊萨; 下层人民;
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保证了民族传统和风情的延续。名和父称是俄罗斯人独一无二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特点。然而,近几年随着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变化,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在逐渐改变。
在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以及不断发展的全球化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全球化模式下,许多与俄罗斯传统思想格格不入的称名方式出现在俄罗斯,造成了对民族特性和传统的破坏。人们渐渐忘却了传统的正规的称谓——极少或者不再使用父称。
现代俄语中父称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语的欧美化演变趋势。例如,Визит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в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弗拉基米尔·普京对圣彼得堡的访问),выступление ректора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Владислава Юрьева (校长弗拉基斯拉夫·尤里耶夫的发言),опыт учительницы Татьяны Ивановой(塔季扬娜·伊凡诺娃的经验)等等。这样一来,俄罗斯原有的严格称名准则被打破了。只用名和姓来称谓他人并不能体现被称呼之人的高贵地位,也无法表达说话人的尊敬之意。当谈话涉及到官方人士,或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果不用父称来相互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称谓,难免显得过于随便。
那么,父称对于俄罗斯人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它在俄罗斯历史传统中的地位又如何?对于父称何时出现在俄语中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语言学家现已证实,“очество”这个词只是到了18世纪上半叶才有了“以父名命名”之意,即彼得一世时期。随后公文语体的发展促进了父称在俄语中的固化。
语言历史学家翻阅历史资料证实,最初以-ович,-евич结尾的词只是用来命名贵族或者神职人员的子嗣。例如,царь—царевич,король—королевич。在古代后缀-ич并非具有现在的父称之意,而是指“未成年”。后来“未成年”的意思逐渐被后缀-онок或-ёнок来表示,特别是用以命名未成年动物。例如,соколич,козлёнок,телёнок,воронёнок,курёнок。也就是说,后缀-ич的意义发生了改变。随后在和人名的结合过程中逐渐具有了“父称”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俄语中отец这个词并不是指普通人,而是神职人员。例如,“Отец наш”“отец небесный”“отец духовный”“отец крестный”“отец посаженый”。
在莫斯科罗斯时期,父称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特权称,对于父称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甚至还有半父称(以-ов/-ев为后缀)和完整父称(以-вич为后缀)的区别。到了16-17世纪,父称在国家贵族和宫廷高官之间传播开来,到彼得一世时期一些杰出的商人开始使用父称,到了19世纪,社会下层阶级也可以使用父称了。渐渐地,父称遍及了整个俄罗斯社会,不再是贵族的特权。
如今,在俄罗斯日常生活中单独用父称来称呼他人依然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例如,“Здравствуй, Иваныч!”“Заходи, Петровна!”又如,用名字的指小表爱形式加上父称: Верочка Павловна,Дуняша Петровна。像这样不遵循正规的完整的称谓方式,并不具有讽刺意味,而是说话人之间亲昵和友爱的表现。
俄罗斯礼节中очество一词展现的是俄罗斯民族精神创作的悠久历史,社会关系演变的历史。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俄罗斯人一直引以为豪的父称也面临着“灭亡”的危险。那么俄罗斯人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以下是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的俄罗斯人对此问题的回答。图书管理员: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别人叫我安娜·列奥尼多芙娜。大学生:我觉得还好,尽管我不能直接叫我们主任名字,但还是觉得父称有点过于正式了。公司女职员:很正常。我还是比较接受西方的礼仪方式的。媒体工作人员:一方面,我认为破坏俄罗斯传统有点遗憾,另一方面,我自己经常直接叫别人名字。国家公务员:我认为,大众媒体可以直接称呼名字,而在私人关系中最好加上父称。大学老师:这很不好。这是与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相抵触的,是一种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复制。
由此看来,父称的使用在现代俄语中确实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大众媒介环境中,父称面临着“销声匿迹”的危险。笔者认为,尽管世界在变小,文化在不断融合。但一个民族始终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性。俄罗斯语言文化中用名加父称来称呼他人是复杂人名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俄罗斯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面对外来的威胁与挑战,更应该保护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而不是将其随意扼杀。
参考文献:
- [1] 张晓娜. 语言与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俄罗斯人名系统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 [2] 路慧萍. 论俄罗斯人的姓名及其文化蕴意[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 [3] 杨雪. 俄罗斯人姓名构成及其文化溯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3)
- [4] 许适琳,王烨姝. 解读俄罗斯人的姓名文化[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09)
- [5] 杨可. 从俄罗斯人的姓氏看基督教文化的影响[J]. 中国俄语教学. 1998(02)
- [6] 郑虹. 俄罗斯人的名字与俄罗斯文化[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本文编号:9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902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浅析俄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考查方法
下一篇:浅析俄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