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汉语被动句功能对比及实际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8:39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被动句功能对比及实际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俄语 汉语 被动句 修辞功能 认知功能 语用功能


【摘要】:被动句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俄语和汉语中的被动句可以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认知、修辞及语用功能方面对二者的使用特点进行对比,对俄汉语被动句表达的异同和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俄语 汉语 被动句 修辞功能 认知功能 语用功能
【分类号】:H35;H146
【正文快照】: 被动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主动句与被动句最大的区别在于说话者的着眼点不同,主动句强调的重点是动作的主体,而被动句则强调承受其动作的客体。虽然两种不同的句式表述的事实一样,但表述的角度却不同。同时,每一种句式所反映的说话者的交际重心和意图也不一样。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会森;被动句的功能与使用问题[J];外语教学;1989年03期

2 熊学亮 ,王志军;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3 程琪龙;致使概念语义结构的认知研究[J];现代外语;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林桦;;《搜神记》时间副词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徐鲁娜;;认知角度看现代汉语被动句的界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杨帆;;“字本位”理论下的离合词研究——读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黄爱妮;;关于“来着”的几点语用认知上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杨丽梅;;论被字句的主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琳宏;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倾向性识别机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伟男;张宇;刘挺;;基于决策树的中文对话省略句判别[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张月;;“来着”的词性归属探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8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9 危露露;;基于致使范畴的“免得”、“省得”与“以免”比较[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10 钱爱琴;;中日N!言姙における指示奮の妽定、体系について[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常欣;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3 熊学亮;第一人称零主语的ICM分析[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4 程琪龙;致使概念语义结构的认知研究[J];现代外语;2001年02期

5 程琪龙,王宗炎;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J];语文研究;1998年01期

6 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崇谦;古汉语被动句式的多层次分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曹春梅;;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偏误及原因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魏敏;;从“形态标记”谈俄汉语被动句[J];科技资讯;2007年12期

4 宋文辉;罗政静;于景超;;现代汉语被动句施事隐现的计量分析[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5 周崇谦;;近代汉语被动句的两层次分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孙明;;近十年对古汉语被动句式的研究[J];山东电大学报;2007年04期

7 刘晓杰;;汉语被动句日译问题再析——以无生命物主语句为中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4期

8 曹道根;;汉语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及其形态句法实现[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9 阿依提拉·乌斯曼江;;维、汉语被动句对比浅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1期

10 周国光;;试析汉语被动句的习得机制[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军;卢芸蓉;;汉语被动句的语体适应性考察[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卓;现代汉语被动句在叙事语体中的分布模式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海情;从语用功能看越南留学生汉语被动句的习得[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云;汉语被动句的语用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金莲花;韩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彬;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美英;韩国大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情况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蒋彤;被动句的汉英对比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被动句教学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舒欣;俄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周晨磊;汉语被动句的施事凸显及其类型学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郭晓玮;留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2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952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d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