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英、俄语非宾格动词的句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4 10:38

  本文关键词:英、俄语非宾格动词的句法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非宾格动词 域内论元 句法分析


【摘要】:自Perlmutter于1978年提出非宾格假设以来,对于非宾格现象在不同语言中的存在有大量的研究。根据非宾格假设,,不及物动词分为两类: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前者的主语是动词的域内论元,而后者的主语是动词的域外论元。非宾格动词的论元表面上是句子的主语,但事实上是谓语动词的宾语。本文认为非宾格现象是一个普遍的句法现象,但必要时要考虑到它的一些语义特征。作者首先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如X-bar理论,θ理论,格理论和核查理论,然后分别论述了英语、俄语中的非宾格现象。在英语中,存在结构、提升结构、使役结构与不及物结构的转换、过去分词作形容词、中间结构可以用来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而俄语的主要诊断句式有否定第二格与表分配的po短语。此外,本文努力寻找在该选题上两种语言的相似点,那就是动词结果结构和地点短语前移。希望本研究能为生成语法的发展作一点点贡献。
【关键词】:非宾格动词 域内论元 句法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314;H3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6-7
  • Abstract in Chinese7-8
  • Abstract in English8-9
  • Preface9-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21
  • 1. 1 Unaccusative13-14
  • 1. 2 A brief history of unaccusative14-19
  • 1. 3 This thesis19-21
  •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21-29
  • 2. 1 X-bar theory21-24
  • 2. 2 Theta theory24-26
  • 2. 3 Case theory and government26-28
  • 2. 4 Checking theory28-29
  • Chapter 3 Unaccusativity in English29-42
  • 4. 1 Expletive structure29-35
  • 4. 2 Raising predicate35-37
  • 4. 3 Causative alternation37-40
  • 4. 4 Participle adjective conversion40
  • 4. 5 Middle construction40-42
  • Chapter 4 Unaccusativity in Russian42-54
  • 4. 1 Genitive of negation42-43
  • 4. 2 Distributive po-phase43-54
  • 4. 2. 1 Beghelli and Stowell (1997)—Strong distributors in English and Russian44-47
  • 4. 2. 2 Distributive po-phrases, numerals and Case47-54
  • Chapter 5 Similarity of unaccusativity in English and Russian54-61
  • 5. 1 Result structure54-55
  • 5. 2 Locative inversion55-61
  • Chapter 6 Conclusion61-64
  • References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艾明;“He is anxious to teach”与“He is difficult to teach”之比较及其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肖祥标;;英语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动词类型与特征[J];科技英语学习;2006年05期

3 于小芸;;英语非宾格动词语言特征解释[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夏晓蓉;英汉V-R结构与非宾格现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5 许艾明;;Perlmutter非宾格动词理论的认知解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李素枝;;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现象的理论解释[J];中州学刊;2007年06期

7 郑香清;;英汉存现结构的生成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3期

8 南潮;英语方位倒装句推导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袁秀凤;;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唐晓晔;;英汉非宾格动词现象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丽丽;毛善平;;失语法患者动词损害特点及机制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检验“非宾格陷阱假设”[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2 李素枝;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性与非作格性习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4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唐均;苏美尔语的格范畴[D];北京大学;2008年

7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建伟;英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之认知构式角度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达球;非宾格性句法配置:句法语义接口[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10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文平;英语母语者汉语非宾格动词习得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刘佳;中国学生的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邓林;[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晓莹;语用因素对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化错误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帆;关于汉语非宾格动词及其句法表现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侯珍;汉语NP_1-Vi-NP_2句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阳清;EFL背景下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聂小丽;名词短语的分裂移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俞建耀;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综合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梁雪梅;英汉使役句对比[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70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970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