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话语生成的心理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6:30
本文关键词:俄语话语生成的心理过程研究
【摘要】:话语是言语思维活动的作品,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媒介。话语的生成是一个言语思维活动的过程。要想交际过程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对方的言语意图,所谓“言为心声”。研究言语的生成过程,了解言语生成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特点,对于成功交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然而,,话语的生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和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为我们研究话语的生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话语的生成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思维活动过程,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其次,话语是言语的外部形式,这离不开语言学的理论支撑。心理语言学正好集中了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特点,是通过言语外部形式—语言研究人们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 本文所研究的“话语生成过程”属于心理语言学范畴,依据心理语言学中的言语活动理论,将俄语话语生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法、文献法等方法重点对言语生成过程、各个阶段及其衔接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索,证明俄语话语生成的心理过程研究对俄语言语交际实践和教学实践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话语生成的研究现状。本部分主要对国内外的话语生成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第二部分:话语生成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论文理论依据为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А.Н. Леонтьев的活动论、А.А. Леонтьев言语活动理论,为后文做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话语生成的心理过程分析。该部分主要依据俄罗斯著名心理语言学家А.А. Леонтьев言语活动理论对俄语言语生成模式进行阐释。研究话语生成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特点。 第四部分:话语生成的影响因素。本章节涉及话语生成的影响因素,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前理解因素;语境因素(时间、地点、上下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年龄、社会地位);语言知识因素(语音、词汇、词法和句法)。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研究的重点部分。 第五部分:研究的实践意义。该章节分为两个部分展开论述,即:教学实践意义和交际实践意义。从言语交际主客体方面考虑,教学实践意义从对教师教学策略的指导以及对学生话语组织方面的指导(指学生话语产生);交际实践意义从对话语组织的指导(说话人)和对话语理解的指导(听话人)两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对话语生成过程的分析,可以知道:话语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由内而外的心理过程,对于过程的研究是本论文的研究难点,更是重中之重,也只有充分把握话语生成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特点以及影响话语生成的因素,理论联系实际,为俄语教学和俄语言语交际提供一定指导,真正达到“言为心声”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话语 话语生成过程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目录】:
- 摘要4-6
- Автореферат6-8
- Abstract8-12
- 绪论12-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2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2-13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问题13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5
- 第一章 研究现状15-29
- 第一节 话语研究的现状15-19
- 第二节 话语生成问题的研究现状19-24
- 第三节 话语的概念及特征24-29
- 第二章 话语生成研究的理论基础29-36
- 第一节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29-30
- 第二节 А.Н.列昂节夫的活动论30-32
- 第三节 А.А.列昂节夫的言语活动理论32-36
- 第三章 话语生成的心理过程分析36-47
- 第一节 动机阶段36-38
- 第二节 构思阶段38-39
- 第三节 内部编程阶段39-41
- 第四节 词汇语法展开阶段41-44
- 第五节 外部言语阶段(语音或文本)44-47
- 第四章 话语生成的影响因素47-55
- 第一节 前理解因素47-48
- 第二节 语境因素48-50
- 第三节 语言知识因素50-55
- 第五章 研究的实践意义55-62
- 第一节 教学实践55-58
- 第二节 交际实践58-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懿;陈正发;;语气隐喻及其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В.В.Славкин;华劭;;苏联篇章语言学发展概况[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3 蔡勇;言语生成的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4 汪福祥;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程琪龙;语篇形接义连的认知诠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贾旭杰;俄罗斯的言语生成模型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周秋原,金升霞;言语生成及理解的心理模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贾旭杰;А.А.Леонтьев的《心理语言学原理》评介[J];外语学刊;2001年04期
9 项蕴华;语篇分析视角的再思考[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10 苗兴伟;;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981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98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