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5:13

  本文关键词: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 日语语言文化 语言影响


【摘要】:人们在对一种外语进行学习以及用于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传统文化和母语使用习惯的影响,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就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
【关键词】汉语 日语语言文化 语言影响
【分类号】:H36;H1
【正文快照】: 一、汉语的发音奠定了日语语言文化的基础汉语的读音由音节组成,音节又由拼音构成,拼音分成声母和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我国的汉语发音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音体系。日语的发音受到汉语发音的影响较大,日语发音一般是一字两音,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伏良;从人民网日本版看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2 沈国威;;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之研究——序说[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健雄;王保田;;日语借词对汉语影响的研究——以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为中心[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程;近代和制汉语的产生及对汉字文化圈内其它语言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月;从汉字文化圈国家母语文字与汉字的关系看对外汉字教学的针对性[D];云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其斌;;晚清来华传教士对近代术语翻译及译名统一的贡献与启示[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2期

2 王保田;李健雄;;接触语言学视野下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叶磊;徐冬雨;;汉日两语二字同形词的词源考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4期

4 周刚,吴悦;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J];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5 周玉琨,曲娟;日源汉字词的语义特点[J];汉字文化;2004年03期

6 赵春光;;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考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穆克娅;;浅议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日汉同形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3期

8 黄莺;;论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甘涛;;当代汉语的日源新词“~系”试解[J];林区教学;2008年08期

10 章可;;概念史视野中的晚清天主教与新教[J];历史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健雄;王保田;;日语借词对汉语影响的研究——以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为中心[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周大军;军语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5 原媛;军语四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庆芝;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反输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丹;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袁园;1990-2002年间的经济类新词透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商钟岚;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日语外来词对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黄丽媛;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付符;西汉外来语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魏师兰;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军语缩略语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李敬;大陆与台湾外来词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丁杨;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华;关于汉字教学的一种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冯丽萍;对外汉语教学用2905汉字的语音状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崔志鹰;日韩两国文化的比较研究[J];当代亚太;2005年05期

5 李银仓;黄喜玲;;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钱珍;;试论外语学习中本族语的正迁移和干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王幼敏;对日本人书写中文汉字差错规律的分析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9 黄贞姬;《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汉字构词能力的比较[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10 周刚,吴悦;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J];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泰希;韩汉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易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莹;谈谈日语中的暧昧语言文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王秋华;;日语语言的个性和社会性[J];外语教育;2001年00期

3 张敏伶;散议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4 古爱萍;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孟祥春,潘军;日语与日本民族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宋协毅;论日语的"省略型性格"与日语的认知特点(1)[J];日语知识;2005年02期

7 王在琦,王玲;日语暧昧语言文化特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8 鞠万义;;纪念9.30世界翻译日第二届《育英杯》日语演讲比赛在我院举行[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秦颖;从日本社会看日语女性语的产生与嬗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何功星;;日语发音中的常见难点分析[J];内江科技;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动作空间范畴移动语言形式的日语语言特点——和汉语“来、去”、“~来、~去”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魏丽春;;浅谈日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赵平;;关于日语语言学教育——结合音像资料的教学尝试[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侯雪;;试论日语亲属称呼语的文化学内涵——以日语会话文的实例分析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唐闻佳;在国内边读日语边观望[N];文汇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薛亚芳;日企“最爱”:三类本土复合型人才[N];人才市场报;2005年

3 徐恬;懂专业外语好的学生最抢手[N];深圳商报;2005年

4 曹定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文“假名”源于唐代“乐谱”与“草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镜玉;日语动词的时体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纪芹;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语言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倩;日语形容词的多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李旖旎;日语笑话的认知语用推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杨菊;论日语的呼应表达[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李研;日语里与饮食文化有关词语的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袁全;语气助词“呢”与其相对应的日语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曾妍;日语“夕”和汉语“了”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张强;日语省略表达的会话分析及其交际心理[D];辽宁大学;2013年

9 李翠翠;汉日语言符号“下”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孙宏博;日语和汉语的“配虑表现”的翻译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4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04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