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汉被动句意义特征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7 20:45

  本文关键词:日汉被动句意义特征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07年

日汉被动句意义特征的对比研究

刘学敏  

【摘要】: 一直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对照研究。被动句的主语,谓语动词以及施动者的表示方法等等均成为了研究课题。但是关于日汉被动句的意义特征方面的对比研究还很少。在日语当中,被动句属于态的一种,它作为一个语法范畴被固定下来。通常日语被动句都是由谓语动词加上“レル、ラレル”,并且由动作的承受者充当主语,动作的施动者由“ニ、カラ、ニヨッテ”等来提示。日语被动句的形式多种多样,使用方法也是不拘一格。汉语中没有态这个概念,并且在形式上与日语被动句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汉语被动句只是通过虚词和语序的手段来构成,通常是利用“被,叫,让”等虚词来构成,而且不发生谓语动词形态上的变化。另外,日汉被动句在表达意义方面也有各自的特征。日汉被动句的使用上的差异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难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如何正确使用日语的被动句对于中国的日语教育和翻译工作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首先明确一下本文中的意义的概念。意义一般包括词语的意义,句法意义和语用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意义属于语用意义的范畴。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被动句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时候使用日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是否全部都能转换成日语被动句;日语被动句是否全部都能转换成汉语被动句这些常见的问题。日语中的自动词的被动句是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也是跟汉语被动句区别最大的一个类别。本文主要从被动句的意义出发,采用日汉对照的方法,以及收集例句进行分析的方法,试图对日汉被动句的意义特征进行对照研究。 本文通过对日汉被动句的意义的对照研究,总结出以下共同点: 1.受影性的强化和施动性的弱化。日汉被动句的核心功能都是用来表示“主体受到某动作或行为的影响”。被害、被影响的概念是使用日语被动句的一个重要的语义动因,其中又以“迷惑受身文”最为典型。汉语被动句以“被字句”为代表,多用来表示主体受到不好的、不愉快的影响,蒙受损害。这是日汉被动句意义特征的共同点 2.主观性的特征。主观性即表达人的内心感情的特征,说话人充当被动句的主语,叙述自己的经验,这是被动句最典型的用法。这时,被动句的视点是置于说话人身上的。当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说话人时,说话人对被动句当中的主语进行“自己同一視化”。 3.相同的意义体系。日汉被动句即都是由被害,中立和受益三种意义特征构成,其中被害的意义占据最主要的位置。 日汉被动句的意义特征存在不同点: 1.汉语中有很多表示“好ましいこと”的被动句,而日语中却很少。这种被动句不单单是站在受事的立场,而是同时站在受事和施事的立场,这在日语当中是不允许的。 2.日语中的“迷惑受身文”是极具日本特色的被动句,当中含有日本文化的要素,跟日本社会的“内”,“外”意识相关联,是汉语中所不具有的被动句类型。 本文以“受影性”为线索去探讨日汉被动句意义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7-9
  • 要旨9-11
  • 第1章 緒論11-16
  • 1.1 問題提起11
  • 1.2 先行研究11-15
  • 1.2.1 日本語受身文の意味特徴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11-13
  • 1.2.2 中国語受身文の意味特徴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13-14
  • 1.2.3 日中受身文の意味特徴の対照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14-15
  • 1.3 本稿の目的と研究方法15
  • 1.4 本稿の内容構成15-16
  • 第2章 日本語受身文の意味特徴16-25
  • 2.1 日本語受身文の概念と分類16-18
  • 2.1.1 従来の分類方法16-17
  • 2.1.2 益岡の分類17-18
  • 2.2 日本語受身文の意味特徴18-25
  • 2.2.1 ラレル文の多義性と受身文の意味18-19
  • 2.2.2 日本語受身文の意味特徴19-25
  • 第3章 中国語受身文の意味特徴25-33
  • 3.1 中国語受身文の概念と分類25-28
  • 3.1.1 有標受身文と無標受身文25-27
  • 3.1.1.1 有標受身文――「被」字文25
  • 3.1.1.2 無標受身文25-27
  • 3.1.2 「被」、「叫、譲、給」27-28
  • 3.2 中国語受身文の意味特徴28-33
  • 3.2.1 「被」の意味28-30
  • 3.2.2 「被」字文の意味特徴30-33
  • 3.2.2.1 被害、被影響の意味特徴30-31
  • 3.2.2.2 中立の意味特徴31
  • 3.2.2.3 受益の意味特徴31-33
  • 第4章 日中受身文における意味特徴の対照33-47
  • 4.1 共通点33-40
  • 4.1.1 受影性の強化と施動性の弱化33-36
  • 4.1.1.1 受影性の強化33-34
  • 4.1.1.2 施動性の弱化34-36
  • 4.1.2 受影、被害の意味特徴における主観性36-39
  • 4.1.2.1 受影、被害意味の出所36-37
  • 4.1.2.2 主観性?視点の観点37-39
  • 4.1.3 日中受身文の意味特徴の構成体系39-40
  • 4.2 相違点40-47
  • 4.2.1 中国語受身文の好ましい意味の表現40-43
  • 4.2.1.1 難事の達成40-42
  • 4.2.1.2 授与類42-43
  • 4.2.2 日本語受身文の迷惑の意味の表現43-47
  • 4.2.2.1 第三者の受身文43-45
  • 4.2.2.2 日本人の被害意識45-47
  • 結論47-49
  • 1. 日中受身文の共通点47-48
  • 2. 日中受身文の相違点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謝辞52-53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3-54
  • 附录 B 中文摘要54-57
  • 附录C「中日対訳語料庫」コーパスから引用する小説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彦;关于日中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郭栩;日本学生学习“被”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和教学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3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4 张延俊;也论汉语“为”和“被”字被动式的形成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5 陆庆和;;“接受”和“施予”——也谈被动句的不同类别[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6 杉村博文;从日语的角度看汉语被动句的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增欣;吴平;;“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2 赵东平;;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英语被动句汉译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胡建伟;;认知语言学及认知语法对提高语法能力的诠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4 李伟大;;完全被动句探赜[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5 陈武云;;英语被动句式的认知分析及其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何芳芝;;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元功能差异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李青;;现代汉语“被”字句的主观性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王振来;日本留学生学习被动表述的偏误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钟守满;;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屈哨兵;被动原型及其图式预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玉婷;;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磊;;从日汉互译的角度浅析日语被动句的教学难点[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王志坚;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曹道根;现代汉语被动式原则与参数模型[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艳;日语被动态汉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秋玲;《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动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石瑛;英语被动语态及其在中学中的教学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伟伟;基于语言迁移理论的高职学生英语被动结构使用偏误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萍;标记性和心理类型对英语关系从句产出时句法迁移现象的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晨光;日本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史春婷;自然灾难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帅强;汉语新被动结构与权势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怀秋;虚词“给”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春子;被动句中动作主体的助词适用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廖秋忠;;《语言的共性与类型》述评[J];国外语言学;1984年04期

    3 王振来;日本留学生学习被动表述的偏误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辛永芬;日汉时间词对比分析及相关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吴门吉,周小兵;意义被动句与“被”字句习得难度比较[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6 虞建新;浅析日汉被动句[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7 何午;再论日语被动表达——兼与中文被动句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1期

    8 胡以男;浅谈日语“受身形”表达方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2期

    9 徐磊;;日语被动句学习难点解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3期

    10 王黎今;;被动表述主位角色的汉日对比[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凌蓉;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邵桂珍;现代汉语无标志被动句及其功能探析[D];暨南大学;2001年

    2 陈明美;从日本学生的偏误看“被”字句的研究与教学[D];苏州大学;2006年

    3 赵焕改;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使用条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陈熙;现代汉语非标记被动句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谢政伟;《搜神记》句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铁红;汉日被动句对应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2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周晓康;现代汉语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统[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4 林归思;《孟子》被动句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1年04期

    5 周换琴;;汉语与斯瓦希里语被动意义表达方式的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6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7 古川 裕;;<起点>指向和<终点>指向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8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9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10 杨国文;;汉语态制中“复合态”的生成[J];中国语文;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莉;;日中对照考察受身文[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学敏;日汉被动句意义特征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解伦锋;东魏碑刻文字构件变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何山;汉魏六朝碑刻记号字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和丽娟;明代云南辞赋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王亚楠;中日被动表达的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机构

    >西南大学

    >湖南大学

    >辽宁大学

    >云南大学

    相关作者

    >王亚楠 >和丽娟

    >刘学敏 >何山

    >解伦锋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日汉被动句意义特征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43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