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词类的对立与连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冲;邹积会;刘岩;;概念化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2 曲建华;;汉语动量词语法功能溯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邹艳萍;;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汉情感隐喻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4 孙明波;;简述谚语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5 曹志耘;;吴语汤溪方言合变式小称调的功能[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6 张宏云;;not only...but also何时与助动词连用?[J];青苹果;2006年11期
7 万琴;;南昌方言中“个”字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陈波;;论动词运用的陌生化[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9 刘杰;;兰州方言的人称代词[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10 王怡;;中国古诗中拟声词的英译技巧及实例赏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亢世勇;刘海润;;基于数据库的现代汉语词类优势语法功能统计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于长宏;;浅析日语助动词「ようだ」「みたいだ」「らしい」「そぅだ」[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根本晃;;日语一般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贺海龙;;观察得深些、细些——略论克服画报专题摄影中的“概念化”[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程玲;;辨析日语词义的类聚与聚合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4年
7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龙从军;江荻;;现代藏语带助动词的谓语组块及其识别[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宁夏;;机译系统中比较功能英汉翻译水平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文金;;莆仙方言的选择问句[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刚;试论“概念化语汇”及其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单士兵(作者系媒体从业人员);城市应走出“概念化比拼”的误区[N];上海科技报;2006年
3 单士兵;城市发展应摆脱“概念化比拼”的束缚[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以科学的量化分析取代概念化争论[N];工人日报;2003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杨海涛;奥运歌曲切忌概念化[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晓其;概念化,营销层次的分野[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单士兵;城市发展应走出"概念化比拼"误区[N];华夏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冯华;知识管理:走出概念化[N];计算机世界;2003年
9 shengyiba;精细化服务:泛概念化时代“必杀技”[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 惠淑琴;概念化生存有赖诚意而为[N];中国纺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红花;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巧兰;河北方言中的“X-儿”形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霞;《金瓶梅词话》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丁国旗;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何爱晶;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冬妮;上古汉语助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华;《左传》否定词“非”“未”“勿”“毋”“弗”“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许晋;人体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贺燕;现代维吾尔语量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王海霞;《祖堂集》语气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朱玉梅;《韩非子》形容词谓语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曾雄伟;紧缩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季娜;未登录词的语法功能猜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蒋协众;邵阳马草话的状态形容词[D];延边大学;2005年
10 单宏伟;《楚辞》双音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5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8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