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5:28
本文关键词: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语言学研究重心由句子的客观领域向主观领域的转移,情态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亚洲代表性语言的日语、汉语的情态研究及对比研究在世界的情态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汉情态对比研究的发展来自于语言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本研究论述了情态领域的基本概念在日、汉语中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日、汉情态具有的类型学特殊性;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划分日语的情态系统,确立日汉对比平台;在对日语、汉语情态在宏观和微观领域进行了相关考察的基础上对日汉情态进行了若干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对比。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日汉情态的研究和对比研究为中国的日语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分为十章,约21万字。 第一章,明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第二章,针对情态研究中基本概念不清、系统不明的问题,明确情态、语气等概念在英、日、汉中的共性和差异。介绍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概念。对日语情态理论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概念、观点、基本立场、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第三章,从类型学角度探讨日语、汉语情态在语气概念、情态概念、情态系统、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蕴涵共性及特殊性,进一步明晰日、汉情态的特征和性质。语法上日语是一种情态系统与语气并存的语言,情态系统占绝对主要地位,日语语气与印欧语的语气性质不同,语气的表现形式通常被列入情态系统。汉语是一种情态系统与语气并存的语言,汉语情态的语法表现主要为情态系统,近现代汉语情态研究中的“语气”概念和印欧语“情态”的概念内涵更接近,目前一般表示mood。日汉情态在情态类型、情态载体、微观概念、表达方式、语序、句子结构等各方面都具有差异。 第四章,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尝试对现代日语情态进行类型划分,对情态与句类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对现代日汉情态系统进行整理,建立日汉情态对比的平台。日语的情态可划分为能动情态、道义情态、行为情态、认识情态、说明情态、态度情态六类;根据情态类型,将日语的句子在传统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中划分Ⅱ出意愿句,意愿句下分祈愿句和意志句。汉语情态系统可分为能动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态度情态四类。本文的情态系统建立在以情态动词为中心的情态标识的基础上。 第五章,通过语料库进行日汉对比实证调查研究,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五章选取了部分使用率高的汉语情态动词和代表性日语情态标识,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分别抽取例句进行了数据调查。对于当前基于数据库的对比实证研究的缺陷及语料整理分析中若干问题等进行说明。 第六章选取若干日汉对比中涉及的相关情态标识在微观层面展开具体研究。第六章根据第四章的情态类型分类,在第五章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围绕着日语的道义、;汉语的多义的情态动词“应该(该、应、应当、当)”、“要”、“好”等,涉及“会”“可以(可)”“得dei、必须”“能(能够)”,以语义为中心,结合形态,从时态、极性、人称等方面分别围绕着语义分布、语义特征、性质等问题展开具体的探(?)自由度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另外,本章论述了汉语情态动词的道义与行为要求(祈使)问题,汉语的道义情态动词不具有独立行使祈使功能的作用力,汉语中不存在像日语那样独立的行为情态系统。 第七章,在第四章构建的情态类型平台上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对构成情态系统的情态标识进行日汉对比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日汉情态标识在句子结构、句子层次中的差异;情态语义与形态、时、体、人称、动词等关系的不同;情态类型的分布,情态标识具有不同特征等。第七章也涉及日汉情态的相关共性问题。第七章尝试运用语义地图对日汉情态标识进行语义、体系对比并指出了语义地图存在的不足。第七章涉及“日语的情态标识是否为‘单义’型”;“日语的认识情态与道义情态的关联性、语法化问题”;“‘可以’的语义分析”;“双重否定”等日汉对比课题。 第八章对日语的情态标识共现问题进行考察,日语中情态标识共现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而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情态标识共现的习得方面基本采取回避策略。第八章归纳日语情态标识的共现特点、性质、结构、语义表达和五项共现规则;通过句子结构、共现类型、共现项数、共现规则、共现语义的角度对日汉情态共现进行对比。从类型学角度对汉日情态共现进行宏观对比分析后发现汉日情态标识共现顺序相反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共同的规律。在微观的方面,通过对比得出[べきだ]与“应该”的情态共现“表象相同、本质不同”的结论。 第九章,基于中国的日语教育、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从语言学角度阐述了日汉对比在中国的日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作用。目前在中国的日语教育领域,对比分析对于母语负迁移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标记理论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情态是日语二语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日汉语言差异与深层次的语言结构制约因素的不同,日汉情态在形态、句法结构、语义表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给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造成了程度较高的困难。日、汉的母语者在情态习得过程中存在着认知过程、认知机制差异,导致发生母语负迁移现象。日语教学需要针对日汉情态的认知心理机制等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 第十章结语,总结本文主要内容,指出不足之处及展望今后的研究。
【关键词】:情态 日汉对比 情态系统 情态标识 语义 句法 语言类型学 语义地图 情态共现 日语二语习得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6;H146
【目录】:
- 榭辞4-5
- 摘要5-8
- 要旨8-11
- Abstract11-21
- 第一章 序论21-27
- 1.1 研究背景21-23
- 1.2 研究内容、研究范围23-24
- 1.3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24-25
- 1.4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25-27
- 第二章 情态研究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27-55
- 2.1 情态的相关概念27-37
- 2.1.1 情态与逻辑27-28
- 2.1.2 情态与语气28-32
- 2.1.3 印欧、日、汉对情态概念的界定32-34
- 2.1.4 情态、语气与句类34-36
- 2.1.5 "现实"和"非现实"36-37
- 2.2 情态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37-40
- 2.2.1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础37
- 2.2.2 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基础37-38
- 2.2.3 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38
- 2.2.4 其他概念38-40
- 2.2.4.1 语义、意义、功能39
- 2.2.4.2 离散与连续39-40
- 2.2.4.3 精确与模糊40
- 2.2.4.4 语义空间和语义地图40
- 2.2.4.5 构式40
- 2.3 现代日语的情态的基础理论40-50
- 2.3.1 主观·客观二分论的情态论41-42
- 2.3.1.1 陈述论与情态论41-42
- 2.3.1.2 中右实的情态论42
- 2.3.2 寺村秀夫、奥田靖雄42-45
- 2.3.2.1 寺村秀夫在情态方面的研究42-43
- 2.3.2.2 奥田靖雄在情态方面的研究43-45
- 2.3.3 描写语法的情态论45-49
- 2.3.3.1 仁田义雄(1987、1989、1991、2000 etc)45-46
- 2.3.3.2 益冈隆志(1987、1991、2000、2002、2007etc)46-47
- 2.3.3.3 森山卓郎·工藤浩(2000)47-48
- 2.3.3.4 宫崎和人·安达太郎·野田春美·高梨信乃(2002)48-49
- 2.3.3.5 日语记述文法会(2003)49
- 2.3.4 语言类型学的情态论49-50
- 2.3.4.1 玉地瑞穗49-50
- 2.3.4.2 蒋家义(2010)50
- 2.4 现代汉语情态的研究理论50-55
- 2.4.1 汉语情态的研究概况50-51
- 2.4.2 关于汉语情态的概念界定51-52
- 2.4.3 汉语情态动词的范围界定52-53
- 2.4.4 现代汉语情态系统的划分53-54
- 2.4.5 其他54-55
- 第三章 现代日汉情态的类型学特殊性55-82
- 3.1 现代日语中"现实、非现实"、时、情态的关系55-59
- 3.1.1 "现实、非现实"与"非实现、已实现、未实现"55-57
- 3.1.2 "现实、非现实"与日语情态的划分57-59
- 3.2 现代日语语气的特殊性59-65
- 3.2.1 现代日语的直陈与疑问60-62
- 3.2.2 现代日语的"祈使"62-64
- 3.2.3 小结64-65
- 3.3 现代日语情态的特殊性65-72
- 3.3.1 关于意愿(Volitive)65-67
- 3.3.2 关于可能(Possible)67-68
- 3.3.3 关于说明情态68-70
- 3.3.4 终助词70-71
- 3.3.5 关于客气方式71-72
- 3.4 日语情态的特殊性的其他表现72-75
- 3.4.1 关于日语表现情态的其他方式72-74
- 3.4.2 关于日语情态标记的表述问题74-75
- 3.5 现代汉语情态的类型学特殊性75-81
- 3.5.1 汉语的语气和情态75-76
- 3.5.2 现代汉语情态的表现方式76-77
- 3.5.3 汉语的情态助词77
- 3.5.4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与副词、动词、助动词的区分77-79
- 3.5.5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语序、结构79
- 3.5.6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和时、体79-80
- 3.5.7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共现现象80
- 3.5.8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和语义模糊性80
- 3.5.9 情态标识与情态动词80-81
- 3.6 第三章小结81-82
- 第四章 现代日汉情态的类型学范畴分类82-98
- 4.1 类型学的情态分类82-85
- 4.2 基于类型学范畴理论对现代日语情态的分类85-93
- 4.2.1 现代日语的语气系统85-87
- 4.2.2 现代日语的情态系统87-91
- 4.2.3 现代日语的情态系统与句类91-93
- 4.3 基于类型学范畴理论对现代汉语情态的系统分类93-96
- 4.4 日汉情态系统的比较96-98
- 第五章 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的语料库实证研究98-122
- 5.1 汉语情态动词的日语对译语料调查98-107
- 5.1.1 "得dei"涉及的日语表达调查99-100
- 5.1.2 "会hui"涉及的日语表达调查100
- 5.1.3 "能neng"涉及的日语表达调查100-102
- 5.1.4 "应该yinggai"涉及的日语表达调查102
- 5.1.5 "要yao"涉及的日语表达调查102-104
- 5.1.6 "好hao"涉及的日语表达调查104-106
- 5.1.7 "可以keyi"涉及的日语表达调查106-107
- 5.1.8 小结107
- 5.2 日语情态标识的汉语对译语料调查107-119
- 5.2.1 「べきだ」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07-108
- 5.2.2 「~なければない」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08-109
- 5.2.3 「~たらぃぃ、~とぃぃ、~ばぃぃ」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09-112
- 5.2.4 「~ていい、~てもいい」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12-113
- 5.2.5 「ほうがぃぃ」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13
- 5.2.6 「ことだ」 「ものだ」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13-116
- 5.2.7 「はずだ」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16-117
- 5.2.8 「わけだ」「のだ」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117-118
- 5.2.9 日语情态标识涉及的汉语表达调查小结及汉语情态动词与副词的共现118-119
- 5.3 当前基于数据库的对比实证研究的缺陷及需要说明的问题119-122
- 第六章 现代日汉相关情态标识的意义功能分析122-201
- 6.1 相关概念122-124
- 6.2 相关口语情态标识的考察124-176
- 6.2.1 「ほうがいい」125-131
- 6.2.1.1 「ほうがぃぃ」的形态125-126
- 6.2.1.2 关于「ほうがぃぃ」的既往研究126-127
- 6.2.1.3 「ほうがぃぃ」的主要意义功能及意义特征127-128
- 6.2.1.4 「ほうがぃぃ」的意义特征128-130
- 6.2.1.5 「ほうがぃぃ」的情态类型130
- 6.2.1.6 「ほうがぃぃ」的意义派生130-131
- 6.2.2 「~てぃぃ、~てもぃぃ」131-136
- 6.2.2.1 「~てぃぃ」、「~てもぃぃ」的区别131-132
- 6.2.2.2 「~てぃぃ」、「~てもぃぃ」的形态132-133
- 6.2.2.3 「~てぃぃ」、「~てもぃぃ」的意义功能133-135
- 6.2.2.4 「~てぃぃ」、「~てもぃぃ」的否定135-136
- 6.2.3 「~とぃぃ、~ばぃぃ、~たらぃぃ」136-139
- 6.2.3.1 「~とぃぃ、~ばぃぃ、~たらぃぃ」的意义136-137
- 6.2.3.2 「~とぃぃ、~ばぃぃ、~たらぃぃ」的过去137
- 6.2.3.3 「~とぃぃ、~ばぃぃ、~たらぃぃ」的否定137-138
- 6.2.3.4 「~とぃぃ、~ばぃぃ、~たらぃぃ」与疑问138
- 6.2.3.5 「~とぃぃ、~ばぃぃ、~たらぃぃ」的区别138-139
- 6.2.4 「べきだ」139-143
- 6.2.4.1 既往研究中的「べきだ」139-140
- 6.2.4.2 「べきだ」的形态140
- 6.2.4.3 「べきだ」的意义140-141
- 6.2.4.4 「べきだ」的过去和否定141-142
- 6.2.4.5 名词修饰「べきN」142
- 6.2.4.6 「べきだ」的意义分布与意义派生142-143
- 6.2.5 「~なければならない」143-147
- 6.2.5.1 「~なければならなぃ」的家族143-144
- 6.2.5.2 「~なければならなぃ」的意义、性质及特征144-145
- 6.2.5.3 「~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的现实/非现实性、过去、否定145-146
- 6.2.5.4 「~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的意义分布146-147
- 6.2.6 「べきだ」~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ほらがいい」~ていい、てもいい」比
本文编号:373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7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