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21 12:00
本文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用另外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是不同国家之间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际的手段。如何做好翻译以保证沟通与交际的顺畅,前人就翻译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并形成了指导性的理论。本文所运用的“功能翻译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自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翻译学者提出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翻译理论这一分析方法之后,该理论被广泛接受并运用到指导各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实践之中。功能翻译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文本和翻译的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完成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迄今为止,功能翻译理论多应用于印欧语言之间的翻译研究,在中国与日本国也多是以英语与汉语、英语与日语之间的互译为分析内容,本文则尝试运用该理论对日汉翻译进行探讨。 在文中前言部分对前人研究、本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就功能翻译理论的的来源、理论框架、内容以及意义等行了概括性解读,具体包括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霍尔兹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维米尔的目的论以及诺德的面向译文的文本分析模式。 在第1章中,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日汉翻译中应用的可能性展开了讨论,并以理论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内容为主线,讨论了相应模式在日汉翻译个案分析中应用的适用性问题。 在第2章中,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进行讨论。赖斯的理论是将翻译文本划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等三种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本章将根据实例,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的特点以及翻译方法等展开分析。同时,也指出了赖斯的翻译策略在日汉翻译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并运用其他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分析。 在第3章中,,对同属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的应用进行讨论。目的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其对翻译的规则所作出的描述,因此本章将围绕翻译的规则进行分析。同样,目的论在日汉翻译方面也存在其局限性,而诺德对其的修正便可以解决其中的问题,因此本章也将运用诺德的理论使目的论的应用更加全面。 基于上述研究,得出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类型划分方法、目的论和面向译文的文本分析在日汉翻译中整体具有适用性,其局限性主要缘于印欧语言与日语和汉语在形态和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个案研究,分别确定了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日语 汉语 翻译 文本类型 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要旨5-8
- はじめに8-13
- 第1章 j_能的翻
本文编号:383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8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