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本文关键词: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言文一致”是对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直到“二战”结束的语言变革过程的统称,其内容包括文字(“国字”)、文体(“国文”)以及通用语(“国语”)和文学等诸多方面,所波及的对象包括日本的民俗社会和国家形态等诸多层面,可以说,近代日本国家的形成是与言文一致密不可分的,因此,对言文一致内容的揭示和深入研究是研究日本近代国家和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 日语语言文学上的言文一致的过程与日本建立新的国家模式以及“脱亚入欧”的理念相辅相成,言文一致的主旨是脱离原有的汉文、汉文表达模式并增加表音文字的比重,从而趋近欧洲的语音文字,因此研究言文一致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对研究日本如何实施“脱亚入欧”战略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扩张性质的国家,也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日本的言文一致过程与中国从晚清开始的白话文运动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中日两国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化同源性注定为日本的言文一致和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以及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变革提供了同质性的变革和进化平台,因此,对日本言文一致过程的揭示和研究,又自然地构成了进一步理解和研究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扩展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的言文一致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研究不可或缺的比较和参照对象。 本研究通过围绕“国字—国文—国语”三个有机联系的问题核心,展开近代日本对汉字、汉文和国语变革的内容和原因分析,力求从宏观的、比较的、发展的视域把握研究的对象,同时将当代国际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互动纳入研究的问题意识,做到语言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的有机结合,为解读当代日本的国家文化形态特征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论文共由六个章节构成,除了第一章“绪论”之外,第二章是对言文一致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第三到第五章是从“国字”到“国文”再到“国语”的逐级演变:第六章是日本近代文学和言文一致的关系。
【关键词】:言文一致问题 “国字 国文 国语” “中日语言转型模式” 汉文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I313.064
【目录】:
- 中文提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言文一致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和方法论8-24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主旨概述8-11
- 第二节 言文一致问题研究的学术史评述11-21
- 第三节 本论文追求的学术目标21-24
- 第二章 必然还是偶然——言文一致的时代背景和原因24-66
- 第一节 世界语言变革潮流中的日本言文一致趋向26-34
- 第二节 与近现代若干次战争之关联——外因34-43
- 第三节 日本近代思想家对言文一致的推动43-66
- 第三章 “汉字(‘国字’)”的废存和日本言文一致之路66-109
- 第一节 倡导“国字改革”和“废除汉字”的人群及动机68-86
- 第二节 关于限制、节减汉字的讨论和实施86-94
- 第三节 日本的罗马字、拉丁文运动94-101
- 第四节 日本的假名运动和其他“新字”的尝试101-109
- 第四章 “国文”的改革和“普通文”的诞生109-161
- 第一节 近代“文”的概念辨析110-116
- 第二节 言文一致的“胎动”和明治初期文体的杂乱116-126
- 第三节 “国文”的改革和有关“汉文”的争议与取舍126-153
- 第四节 “普通文”的形成过程和汉文的最终地位153-161
- 第五章 言文一致和日本的“国语”161-200
- 第一节 日本的“国语”和“想象的共同体”162-172
- 第二节 将西方语言“国定”为“日本语”的图谋172-177
- 第三节 打造“国语”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177-185
- 第四节 日本“国语”的制作过程以及普及推行185-200
- 第六章 日本近代文学与言文一致200-247
- 第一节 近代文学家对言文一致的推动201-236
- 第二节 日本近代文体中“欧文脉”的形成236-247
- 结语247-258
- 主要参考文献258-263
- 后记263-2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晓薇;;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另类解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邱雅芬;《上海游记》:一个充满隐喻的文本[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3 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言文一致”运动[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沙仲辉;;日本近代女性文学探究[J];社会科学家;2008年08期
5 秦弓;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女权主义色彩[J];日本研究;1997年02期
6 胡瑞祥;宋冠纯;张进红;;论北村透谷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J];名作欣赏;2010年24期
7 何乃英;;《我是猫》创作思想之演变[J];日本研究;1989年03期
8 叶渭渠;;日本近代文学的里程碑—《浮云》[J];日本研究;1988年03期
9 高文汉;;评森鸥外及其作品[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0年04期
10 李雁南;;超国界与超民族的阶级认同——昭和初年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中的中国劳工形象[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秀;;沈心工与白话文——兼论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计璧瑞;;日据台湾的语言殖民和语言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3 郑敏;;屠岸的十四行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曾华隽;;论h毒卫傻摹抖铡贰澄龃醋鞣椒ǖ淖患霸趆毒难е械奈恢梦侍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丁然;;加入WTO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冲击与挑战[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马武玲;;《讲话》与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马驰;;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文化发展的若干影响[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永;陈亮;;对话:在同一片诗意的天空下——现当代诗歌:中韩学者对话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10 汪晖;;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讲人:梁文道 (凤凰卫视主持人);白话文的另一种路线(之一)[N];文艺报;2011年
2 主讲人 梁文道 凤凰卫视主持人;白话文的另一种路线(之二)[N];文艺报;2011年
3 侯杰 秦方;谁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行者[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孙静;用“心”讲说[N];兵团日报(汉);2004年
5 金绍先;民国文官考试琐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王燕宁 实习生 刘梦甜;政清兴百业[N];科技日报;2004年
7 李 晔;“外观”成为贸易壁垒 中国文具遭到美企诉讼[N];证券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赵忱;一眼望不到底[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冯 国;我国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全市人民动员起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N];深圳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一民;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D];北京大学;2013年
2 齐s
本文编号:390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9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