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17:09
本文关键词: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字问题在文化史研究领域属于一个相对比较冷门但实则颇具研究价值的主题。其主要原因是文字问题容易给人其属于语言学领域的印象,似乎与史学关系不甚明显,但本文则试图打破这种误区,将文字问题放在文化史研究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开展一项以史学为基础,结合语言文字学的交叉性研究。本文的写作内容和角度不是从文字本身的结构和特征那样的“就事论事”的角度来进行,而是将文字政策和其他有关文字的社会动态作为切入点,重点论述其文字政策的产生、制定、实施的前因后果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具有较为丰富的史学性研究内容和内涵。 日本近代化的标志明治维新及其导致的近代化、西洋化历程对以汉字为中心的日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反思和冲击,同时也成为塑造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家的近代文字政策的开始,对于当世和后世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字政策的诞生有着其独特而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官方和和民间的各种推动因素,并留下了伴随日本至今的文字文化遗产。如果说明治时代开创了日本官方汉字政策的先河,那么其留下的理念、制度原型及其衍生体则一直存在于之后的各个时代,带来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影响及时代意义。作为语言文字现象的汉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认识、功用上的变化来源于社会文化需求的变化,也必定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一切都显著而具体地体现于明治以来的日本语言文字和文化教育中。日本汉字问题的辗转沉浮对日本社会文化具有众多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明治时代以来围绕日语中的汉字的地位和功用这一问题的官方政策、民间意见等变迁的史实,阐明其缘由、变化过程和结果,论述其历史意义社会文化影响。通过研究日语的核心组成部分汉字的使用变化对日本社会和文化带来变化的结果和产生的各种影响,为近代日本语言文字及其与社会文化状况的互动关系这一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做出一些建设性的有益的探讨。本文的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意义、先行研究的回顾、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介绍日本汉字的来源及其主要特征,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从近世到明治、大正、昭和至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日本汉字问题的状态和动向,分析论述民间和政府的对于汉字问题的观点、政策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结论部分总结正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并阐释了从明治时代到当代日本各个阶段汉字问题的产生、形成和结果,分析论述汉字问题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最终为探究日本文字与社会文化的有机联系和互动作用以及理解其对日本国家文教事业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一个全面而新颖的视角。 本文的主要收获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文围绕一个中心论题进行跨越时代的、全面的、系统性的梳理和议论,属于“专题文化通史”类别的研究。作为对近代以来日本文字文化的总论性研究,在国内历史学界,本文尚属首例,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长期以来,日本学界对汉字问题和汉字政策的研究并不鲜见,但多集中于某个特定的时代,对近代以来的贯通性研究比较罕见。此外日方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汉字自身的构造或者汉字政策的形成演变,对其社会文化影响的论述尚不多见。中方的研究状况与其相似,更多的是集中于汉字本身,对汉字政策的研究还很不足,更谈不上对其社会文化影响层面的涉及。 第二、研究日本近代以来的汉字问题和文字改革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中国的文字教育和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中日两国都属于“汉字、儒教文化圈”,共同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具有漫长的文化交流经历。中国的语言文字改革的内容比如简化字方面与日本有着不少共通之处,中国人的母语观和外语学习观和日本人也具有不少相似性。在全球化和英语强势的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国语国字政策和相关改革及其产生的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和后果有助于中国在面对维护汉字和传统文化及应对英语和外来文化这一重要而复杂的课题时采取更加理智和健全的态度和作法。 第三,区别于传统的文化史研究,本文还具有连贯性、综合性和适时性的特点。连贯性是指时间(纵轴)意义上从明治时代到战后130年以上的跨度对一个主题内容即汉字问题及其衍生现象的跟踪研究;综合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内的主题内容(横轴)上不但具有对汉字政策、汉字使用特征的论述,还涵盖上述政策及实践对于学校教育、大众文化、社会风尚、青少年心理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适时性是就研究对象的汉字问题引导并重点指向当代日本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学习、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等重要课题而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时代性意义和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语国字 文字政策 汉字改革 社会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要旨11-18
- 绪论18-36
- 一、课题的确立及其意义18-24
- 二、先行研究的回顾和问题点24-27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27-33
-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33-36
- 第一章 日语中汉字的来源及其主要特征36-51
- 第一节 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经纬36-41
- 1.1.1 日本最初的汉字37
- 1.1.2 汉字传入日本后的蛰伏期37-39
- 1.1.3 汉字文化的确立和日本汉文的诞生39-41
- 第二节 日语文字的构成及特点41-46
- 1.2.1 日语中的汉字及其作用41-42
- 1.2.2 日语中的假名及其作用42
- 1.2.3 日语文字的总体特点42-46
- 第三节 汉字的优势和特长46-51
- 1.3.1 简洁生动,直观明了46-48
- 1.3.2 表意文字特有的美感48
- 1.3.3 强烈的表现力、冲击力48-49
- 1.3.4 造语能力和聚字能力49-51
- 第二章 近世至明治时期的汉字相关诸问题51-104
- 第一节 本土文化成熟期的繁盛一"作为明治时代孕育期的江户时代51-64
- 2.1.1 江户时代汉字尊崇的文化地位52-53
- 2.1.2 汉字的影响和作用在江户时期的体现53-59
- 2.1.3 汉字对明治维新的促进作用和功效59-63
- 2.1.4 “国字”与新造翻译词的影响和作用63-64
- 第二节 批判与质疑的风暴与转机一明治时期的汉字问题及其动态64-104
- 2.2.1 社会文化的大歓荡——明治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65-68
- 2.2.2 废汉字运动的风起云涌——汉字问题的官方政策及民间动态68-91
- 2.2.2.1 直击汉字地位的社会文化动因69-71
- 2.2.2.2 大鸣大放的讨论和政策体现的端`叀鹤治侍獾拿窦浼肮俜蕉,
本文编号:444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4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