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特色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15 02:07

  本文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特色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广告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广告中运用的语言。它是语言学同广告学、文艺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语言艺术的边缘学科。不同国家的广告语言,由于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土壤,必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国家之间广告语言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各国文化上的差异,鉴于中日广告语言的比较问题在国内很少有人涉及,因此比较这两种语言不但可以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具有广告学、民族学、社会学等诸多学术方面的意义。本文拟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广告语言的主要特色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探讨和研究。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文化语言学认为,语言、文化和社会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包含着这个民族所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自然文化、地理文化等,凡是与这个民族的社会活动、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这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本文主要借鉴文化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来进行中日广告语言特色的比较研究。全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有关文化语言学以及广告语言的基本常识;第二章从词汇的角度比较分析中日广告语言的异同及其相关文化背景;第三章从句法的角度来比较分析中日广告语言的特色及其文化内涵;第四章从修辞的角度对中日广告语言的特色及其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分析;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归结造成中日广告语言特色异同点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中日广告语言 特色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6;H1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绪论6-7
  • 一、什么是文化语言学6
  • 二、文化语言学的主要观点6
  • 三、文化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6
  • 四、广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6-7
  • 第二章 中日广告语言部分词汇特点比较7-15
  • 第一节 中日广告语言外来词特点比较7-9
  • 一、中日广告语言外来词共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7-8
  • 1. 中日广告语言外来词共同特点7-8
  • 2. 产生的原因8
  • 二、中日广告语言外来词不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8-9
  • 1. 中日广告语言外来词不同特点8-9
  • 2. 产生的原因9
  • 第二节 中日广告语言形容词特点比较9-13
  • 一、中日广告语言形容词共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0
  • 1. 中日广告语言形容词共同特点之一及其产生原因10
  • 2. 中日广告语言形容词共同特点之二及其产生原因10
  • 二、中日广告语言形容词不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0-13
  • 1. 中日广告语言形容词不同特点之一及其产生原因10-11
  • 2. 中日广告语言形容词不同特点之二及其产生原因11-13
  • 第三节 中日广告语言名词特点比较13-15
  • 一、中日广告语言名词共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3
  • 二、中日广告语言名词不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3-15
  • 1. 中国广告语言名词不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3-14
  • 2. 日本广告语言名词不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4-15
  • 第三章 中日广告语言部分句法特点比较15-19
  • 第一节 句类特点比较15-17
  • 一、陈述句15-16
  • 二、疑问句16
  • 三、感叹句16
  • 四、祈使句16-17
  • 第二节 句式特点比较17-19
  • 一、省略句17-18
  • 1. 省主语17-18
  • 2. 省谓语18
  • 二、特殊结构句18-19
  • 1. 偶句段结构18-19
  • 2. 杂揉结构19
  • 第四章 中日广告语言部分修辞特点比较19-26
  • 第一节 中日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格比较19-21
  • 一、比喻19-20
  • 二、拟人20
  • 三、反复20
  • 四、夸张20
  • 五、排比20-21
  • 第二节 中日广告语言中特色修辞格比较21-26
  • 一、广告语言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修辞格——对偶和双关21-24
  • 1. 对偶21-22
  • 2. 双关22-24
  • 二、广告语言中富有日本特色的修辞格——摹状24-26
  • 1. 摹状在日本广告语言中的运用24-25
  • 2. 摹状在日语中大量运用的原因25-26
  • 第五章 结语26-27
  • 一、影响中国广告语言的几个主要因素26
  • 二、影响日本广告语言的几个主要因素26-27
  • 注释27-28
  • 参考文献28-29
  • 致谢29-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雁;中国文化语言学理论争鸣——第二届全国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J];汉字文化;1993年01期

2 俞约法;文化语言学理论建设的新收获——读《文化语言学导论》[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2期

3 杨丹丹;;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与翻译[J];英语知识;2007年06期

4 芮道荣;文化语言学札记二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张公瑾;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民族语言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申小龙;语言:人文科学统一的基础与纽带——《文化语言学丛书》总序[J];汉语学习;1991年05期

7 ;语言学[J];全国新书目;1994年03期

8 李亚明;20世纪文化语言学著作出版回顾[J];出版科学;1995年02期

9 王铁桥,张文静;文化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研究;1998年03期

10 张林川;冯天瑜;;“语言”视角中的“文化学”——评《文化语言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琳;;日本文化语言学动态考察及反思[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慧蓉;;多重文化折射下的中国地名[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范舟游;;从二则词语看语言的文化内涵——析“每况愈下”与“每下愈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夏中华;;质朴无华 平谈有味——戴昭明《大漠孤烟》语言特色试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5 曹贤文;;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新进展:从性别本质主义理论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扬涛;;拇指多米诺——手机言语短信的文化考察[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孙玉华;;俄语篇章教学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肖婷;;日语中的夫妻称呼及其特征——以现代日本社会考察为重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阎亚宁;;变迁社会的建筑衍化——传统、衍化、新基型[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义修辞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化语言学的一部力作[N];光明日报;2001年

2 郭迈;承先启后 体大思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冯广艺;体系严谨 持论公允[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匡鹏飞;十年辛苦不寻常[N];光明日报;2001年

5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邢福义;“十来年”义辨[N];光明日报;2010年

6 邢福义;语言的文化与文化的语言[N];光明日报;2002年

7 王洪通;语言与文化的交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8 马丽;汉语称谓研究十年[N];光明日报;2005年

9 徐国柱;汉语国际化的契机[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罗菲 袁善来;新学科岂能由专家认定?[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芷;汉西附着现象的平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杨大方;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对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王桂荣;蒙古文字结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刘进;唐代传奇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哈申格日乐;现代蒙古语常用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柳金;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特色比较[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2 王晓菲;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花卉意象再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霍宏亮;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情感意象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若曦;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谢宜辰;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辛弃疾词意象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娟;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红楼梦》英译中的庭院意象再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刘柯宏;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邦索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本的诗歌意象翻译[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华灵燕;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红楼梦诗歌意象翻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燕;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诗经》隐喻的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爽;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探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英译的意象再造[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特色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51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