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现代日语自称词及其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10:17

  本文关键词:现代日语自称词及其汉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本人在称呼自己时,除了使用常规的“わたし”“ぼく”“おれ”等第一人称外,亲属称谓、身份语、名字等皆可作为自称用语。因此,日本语言学家铃木孝夫首次提出了“自称词”这一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还包涵了亲属称谓、人名、地位名称、职业名称等其他用以自指的词。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参照铃木孝夫的分类基准,对现代日语的自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根据文学资料的对比研究,考察了中日自称词的区别及其原因,最后通过分析文学资料中的具体例句,总结出现代日语自称词的汉译方法。 本文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先行研究的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语料说明等。本论部分分为三章展开了论述。 第一章参照铃木孝夫对于自称词的定义,采用视点分类的方法将自称词分为绝对的自我规定(第一人称视点)和相对的自我规定(第二人称视点、第三人称视点)两大类,结合具体例句分别对其中包含的各类自称词进行一一论述与分析。从说话人与听话人(或者第三者)的心理距离角度来看,笔者发现,按照第三人称视点第一人称视点第二人称视点的顺序,心理距离逐渐减小,而亲切感却逐渐强。 第二章在中日对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中日自称词在种类和使用频率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种类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日语重视体现男女、上下亲疏差异,以及表位置关系的词语具有人称指示功能。造成使用频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从文化方面来看,日本人弱化自我,发话时将视点放置于对方的倾向明显;第二,从语言结构方面来看,日语为谓语中心句,通过敬语、具有明显方向性的表达、语态、主观表达、意志希望表达等可将隐性的自称明示化;第三,从汉语独有的用法来看,寒暄语、称呼语、“我”的虚指用法等也是造成汉语中自称词使用频率高的原因。 第三章基于对中日自称词的区别及其原因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对日语自称词的汉译方法进行了探寻。除了直译外,还有补足自称词、转换视点、转换为其它自称词等方法。笔者发现,在这四种方法中,最常用的当属补足自称词,其次为直译。此外,在转换视点及转换为其它自称词时,要着重把握中日的语言习惯的差异。 最后在结尾部分归纳正文的内容,说明研究的意义、不足并提出今后的课题。 日语自称词看似简单,但种类繁多、使用复杂,根据场合、听话人、表述重点的不同,所使用的自称词也是有极大差别的。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自称词(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以外的自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关注日语自称词及其汉译方法,不仅仅在日语习得和教育上,在同日本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日语自称词 中日对比 汉译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日文摘要10-13
  • はじめに13-17
  • 第一章 现代日本语自称词の种类17-37
  • 1.1 自称词の定义17
  • 1.2 绝对的自己规定による自称17-23
  • 1.3 相对的自己规定による自称23-37
  • 1.3.1 二人称视点による自称24-27
  • 1.3.2 三人称视点による自称27-37
  • 第二章 中日自称词の相连点及ぴその原因37-55
  • 2.1 种类の连い37-41
  • 2.1.1 男女の差38-39
  • 2.1.2 上下·亲u帳尾

    本文编号:485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85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