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歉行为的中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06:04
本文关键词:有关道歉行为的中日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出现道歉行为,为了实现人际关系的修复,人们需要根据场合使用相应的道歉策略。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以及不同的语言里,人们对于道歉行为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由于对道歉行为的认知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导致误解与摩擦。本文使用了电视剧调查法,从中日两国的道歉行为这一视点,分析了两国人各自的道歉表达以及策略的使用,并解析其中的异同点。同时,也就两国道歉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探讨,对两国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处事方式等予以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相信会有助于中日两国人对彼此的道歉行为的理解,在言语行为容易产生摩擦和误解的跨文化交流场合中,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第一章,序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调查方法和研究资料的介绍等。对道歉行为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先行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点,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二章,将道歉用语的使用场合分为A“对方的损害”、B“说话者自身行为不当”、C“作为拒绝的前置用语”、D“社交辞令、礼仪”、E“作为请求的前置用语”、F“引起注意”、G“感谢”等七类,分析了各个场合里中日两国人的使用偏好和特征。日本人多于A“对方的损害”、B“说话者自身行为不当”、D“社交辞令、礼仪”等三个场合使用道歉用语,而中国人的道歉用语的使用集中在A“对方的损害”、B“说话者自身行为不当”两个场合。第三章,对于中日两国人道歉的惯用表达和非惯用表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日本人倾向于使用惯用道歉表达,而中国人除了惯用道歉表达以外,还倾向于使用多种非惯用道歉表达。就亲疏关系来看,日本人无论亲疏,道歉时喜欢使用惯用表达。而中国人,则是对关系疏远者使用惯用道歉表达比例较高,对关系亲近者更倾向于使用非惯用道歉表达。第四章,分析了中日两国人在道歉策略方面的使用方法、使用率以及特征等。分析的内容是道歉场合A“对方的损害”和B“说话者自身行为不当”中出现的例子。主要是从“予以称呼”、“惯用道歉表达”、“过错陈述”、“表明责任”、“解释原因”、“修复过失”、“表示关怀”、“乞求原谅”、“保证不再犯错”等九个类别对中日道歉策略进行了探讨。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分析结果,阐明中日两国的道歉行为的异同点,并提出今后的课题。
【关键词】:道歉表达 使用场合 道歉策略 中日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6;H136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9
- 第1章 序娭9-19
- 1.1 研究の目的と意
本文编号:49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9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