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小组活动在德语强化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7-24 00:39
【摘要】: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源于本人对“小组活动”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数年前在歌德学院的教师培训期间,第一次接触到了运用在德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发觉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这一至今常被教师遗忘或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对一堂外语课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外语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课堂气氛僵化、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难以让学生开口、普遍听说困难等等。一堂课下来,老师觉得累,学生觉得无趣。这样的一堂外语课当然是失败的。那如何可以让课堂“活”起来,怎样才能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呢?其实“小组活动”正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开口发言的一副良药,它的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达到互动课堂的效果。但遗憾的是,在外语教学中真正运用“小组活动”的教师却少之又少,传统的“大班课堂”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即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大多外语教师在自己的学生阶段经历的都是传统的“大班课堂”,他们没有“小组活动”的亲身经验。因此当他们站上讲台,脑子里自然而然浮现的是“大班课堂”的画面,自己当年是怎样被教的,现在也就用怎样的方式教自己的学生。所以“大班课堂”的教学模式就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许多教师在高校的外语专业毕业之后直接踏上了教学岗位,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方法培训。许多人虽然知道“小组活动”这个概念,却不敢尝试或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操作。在小组活动中时教师该作些什么?如何分组?怎样总结各小组活动成果?如何应对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关系到“小组活动”的成功与否,而由于没有经历教学法培训,教师们所缺乏的也正是这些。有些教师尝试了在课堂中运用“小组活动”,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放弃了。相比之下,“大班课堂”在程序上更易操作,对教师语言和灵活应对的要求也不那么高,所以渐渐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三、还有许多教师担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小组活动”。他们是否能够参与到这种新型课堂组织形式上来呢?出于这种担心,很多教师也就暂时搁置了“小组活动”的想法。 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小组活动”在外语课堂实践中一直得不到大量运用,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使得我决心将“小组活动”作为论文题目,不仅从理论上更要从实践上向大家进行分析与阐述。我的论文主体部分将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章引言部分将对一些专业术语加以解释,明确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动机、目的和意义加以阐述。 第二章将对“小组活动”的理论根源进行阐述,从教学法、学习理论、社会心理学和学习者类型等角度对“小组活动”的必要性加以论证。 第三章将在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方略进行总结。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教学目的是什么;如何分组:如何准备;如何总结等,这些问题都将在这部分得到详尽的阐述。 第四部分叙述中国德语强化教学的现状,将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学生特点、教师行为等一一加以介绍。 第五部分是课堂实践部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观察,两个班的对比及问卷调查,对小组活动所达到的积极效果加以肯定。同时还将结合课堂实例进一步阐述,“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方略如何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第六部分是总结部分。对上文进行概括总结,同时结合中国德语强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指出外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有效进行“小组活动”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339.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鑫鑫;中德语言推广机构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8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768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