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德语网络语言模因顺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2 19:37
【摘要】:早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面对面进行的,而后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如书信、电报、电话和传真等间接的通讯方式。进入信息交流空前频繁的21世纪,传统的交流媒介已经不能满足人与人之间对于交流速度的需求,网络与计算机的快捷便利和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独特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还渗透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本文从符号传播学的角度采用模因顺应理论分析研究德语网络语言,旨在加深或改变我们对于网络语言起源、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等方面的认识。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核心术语模因是指除基因之外存在另外一种文化复制因子,即“文化传播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在语言学领域运用模因论不难看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任何字词、句、短语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都可以进行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语言模因。语言模因是一种语用策略,说话人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刻意地对已出现的语言形式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语言形式的所有层面上,例如语音、形态和词汇等,同时语言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动态顺应过程,这也就是模因顺应。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人们花在网络上时间也在不断增长,滋生了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发展的沃土。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网民在不同语境下对德语网络用语的选择性使用,以及德语网络语言的潜移默化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模因的选择,及语境与语言结构顺应条件下的成功传播。本文将采用模因顺应理论确定德语网络语言的模因,研究其传播方式以及探究聊天者是如何选择模因顺应网络聊天的语境。本文主要从交际语境中语言使用者双方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角度研究德语网络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所作出的语言选择,最终得出结论成功的德语网络语言模因的选择和传播受到这三个世界的影响,德语网络语言的传播正是对这三个世界顺应的结果。 对于不熟悉德语网络语言的群体来说,这里既包括母语习得者,也包括外语习得者,借助模因顺应理论有助于理解德语网络语言的语用特点,掌握其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耘;;语言模因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鲁晓雁;;从德国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J];德国研究;2006年03期

3 孙显云;;基于模因顺应认知框架的网络语言进化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钱玲燕;;德语青少年词语的构词[J];德语学习;2010年04期

5 张静;;汉英网络语言构词法对比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越莲;;从语言的经济性看现代德汉语言的发展与变化[J];外语教学;2008年02期

7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8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9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10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崇;模因理论的变异性、顺应性及其生命周期动态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佳;中德网络语言词汇特征对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李慧芬;聊天室网络语言的模因顺应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0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790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