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德宣传性语篇结构差异的政治语法因素—汉、德“企业介绍”语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16:19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跨文化语篇的结构存在差异(Kaplan 1966,Scollon/Scollon/Kirkpatrick 2000,陈建平2005),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语篇差异的原因众说纷纭,这取决于学者们的研究角度(Connor 1996)。本研究认为,政治文化语境是构成引起文化差异的核心因素之一,它对语篇使用者的行为有极大的约束作用,因此在“企业自我介绍”这样的公共宣传语篇中也会留下明显的痕迹。有关政治、政治体制以及与政治体制相关的政治行为和语言的关系问题在批评话语分析(van Dijk 1995,Fairclough 1992、200l,J(a|¨)ger 1993)和德国的内容语法研究中(Weisgerber 1949/1950)都有针对性的研究,前人的这些研究试图揭示语篇中体现的权势和社会思潮。而我们更进一步认为,语言使用受制于政治文化语境,因此语篇结构最终呈现某种受政治文化语境约束的性状,本研究称其为“政治语法”,并构成本研究分析语篇的视角。 基于上述思考,本研究在对跨文化语篇对比研究、德国的内容语法研究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回顾之后,又对语篇研究中的政治语法视角进行了阐述,并为了解答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的影响下,语篇呈现怎样的差异这一研究问题,而从政治语法的角度提出了“汉、德企业自我介绍语篇在结构上存在怎样的差异?该差异性结构表达怎样的政治文化意义?该具中、德政治文化差异的语言结构怎样体现各自政治话语特征?”的研究问题的三个方面。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解释跨文化语篇差异的原因。实现该目标的途径如下:一、理论框架;二、研究设计;三、汉、德语篇三个层面的对比分析;四、结合中、德政治文化语境对分析意义的解释。其中,理论框架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观基础之上,按照该功能观,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语言怎样为使用而构造。围绕着该研究目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了针对语言使用(语篇)的语域与体裁理论模式(Eggins/Martin 1997:register and genre theory,RGT),它试图解释交际中的语言(语篇),以及涉及语言与它的使用语境(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试图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检视政治语法在语篇中的存在,并分析其功能意义,因此本研究从语言结构层面入手,即对比分析汉、德语篇在篇章、小句和词汇层面上对结构的选择,然后对它们在汉、德企业介绍语篇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研究语料是汉、德各25篇中德企业的自我介绍。语料中的企业既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也有股份制公司。内容都包含自我叙述的部分。分析手段方面,本研究采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篇章结构语义分析、及物性分析和评价分析。其中,篇章结构语义分析是为了从篇章的角度分析汉、德企业介绍语篇类型的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及物性分析则是对小句结构表达的意义进行分析。而评价分析则通过作者对语法和词汇的选择,分析对人、对人的行为、对事的评价,以发现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的影响下作者试图建立的社会关系。 结果显示,汉、德企业介绍语篇在篇章、小句和词汇形式结构层面上存在差异,该差异直接导致了语义差异。篇章层面,汉、德两种语篇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汉语语篇通过首位突出环境因素,强调国家的政策和上级的指导性行为。而在中位才描述企业自身的状况,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等。在末位的位置上,语篇又回应首位中的语境,表达企业的责任和决心。德语语篇在前部叙述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后部的内容是对前部内容的回应,即表达企业的行为受益者是客户这样的内容意义。篇章层面上所指示的两种语篇的内容差异又是通过语篇的不同组织方式而达到的,这种不同组织方式反映了作者意欲强调的不同人际政治关系。汉语语篇通过首位位置突出上级领导的主导作用,通过末位位置表达了企业的服从意愿。而德语语篇旨在建立企业和客户的互利关系,表达“您的企业所为是为了您”这样的因果关系,以构建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意义。 在小句层面上,汉、德语篇在表达参与者关系的句子中的成分位置存在差异,汉语语篇中该典型句子条件状语置于句首,该条件句包含国家政策的指导或者上级的领导的内容,例如“在党的领导下”。德语语篇中出现了另外一种典型的句子结构,该种结构中有一个间接宾语,这个间接宾语是客户,是参与者行为的受益方。两种不同的句子形式结构说明,该类汉语小句构建着上级和企业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而德语小句旨在构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服务和被服务关系。 对于时间的表达,两种语篇也存在差异。汉语语篇中表示未来的词语主要置放在语篇的末位,表达了构建理想社会的愿望。而德语只用现在时,表示语篇作者注重维系现存的关系和状况。 总体上看,语篇的语篇结构和小句语法结构都反映了汉、德语篇的不同话语意义,也就是说,两种语篇均分别通过结构实现了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汉语语篇的篇章结构和小句语法结构显示,国家层面上的领导层的行为对企业形成影响,国家领导制订国家的政策方针,企业遵循和执行国家的政策方针。德语语篇的篇章和小句结构则反映了企业为客户创造收益的客户受益关系。另外,汉语语篇还表达了未来的发展愿望。 词汇层面上的语言要素也对话语意义的形成产生作用。词汇语义以及修辞要素表达出来的差异实际上是语篇和小句结构差异的延续,但它们也同时从政治性的概念和人际意义方面对语篇和小句结构的意义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分析结果表明,汉语语篇三个层面上的结构包含“国家领导制订国家的政策方针,企业遵循和执行国家的政策方针”这样的概念意义,以及“国家层面上的领导层的行为对企业形成影响”这样的人际政治意义。德语语篇的篇章、小句和词汇结构则反映了“企业为客户创造收益,而客户通过企业行为受益”这样一种人际关系和概念意义。表达以上诸种意义的结构对应相应的政治文化意义,因此是政治语法,它使两种语篇显现不同。 结构最终服务于特定的话语,即语言使用旨在描述世界和构建世界,目的当然是影响交际对象或者与外界进行协调。通过两种语篇的对比,我们已经看到,不同的语言工具系统-政治语法-使语篇结构呈现差异,同时构建出不同的话语意义。反过来说,结构的差异实际上是为了表现不同的话语内容,即汉、德两种语篇的差异表象反映了政治语法致力于构建的内容,因为任何一种结构都是作者根据主题内容做出的选择,他意欲突出什么、表述什么,以及建立何种关系都通过结构完成。汉、德语篇结构的差异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语法在背后的有力作用,即作者通过语言手段迎合或者构造政治文化语境意义的行为。 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审视了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政治语法在宣传性语篇中的存在。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两种语篇的结构和话语特征与本国政治体制的各种规范相吻合,由此表明,政治交际目的在语篇形成中更具逼迫性,即它远胜具体企业语境下的实用交际目的。而这样的政治语法也应该成为我们看待跨文化语篇差异的视角,因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即在人们试图通过语言构建现实的过程中,不同社会文化中的现实政治最深刻地影响了人的思维和行为。同时,政治语法研究对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外语教学和翻译应重视结构背后的深刻政治文化意义。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未能大面积地在语篇中找出特定的结构对应特定的政治文化意义,未顾及社会文化的历时变迁。今后同类型的研究,应更进一步地深入到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以核实和精确阐释语篇的意义,例如可以采取调查问卷、访谈等定量分析方式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思想偏向进行研究,或者配合历时语篇对比研究发现政治语法在一国文化中的总体特征。
【学位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H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示目录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针对语篇结构差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2.2 德国的内容语法研究
2.3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2.4 语篇研究的政治语法视角
2.5 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和分析范畴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框架
3.1.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观
3.1.2 基于语域与体裁理论的语篇功能分析途径
3.2 分析范畴
3.2.1 体裁的文化意义
3.2.2 语篇的表现意义
3.2.3 语篇的评价意义
3.3 小结
第4章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4.1 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4.2 分析方法
4.2.1 语篇篇章结构语义分析
4.2.2 及物性结构分析
4.2.3 评价性分析
4.3 研究材料
4.4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汉、德语篇的篇章结构
5.2 汉、德语篇的语法特征
5.2.1 汉、德典型小句结构
5.2.2 语篇中的时间表达
5.2.3 引用
5.3 汉、德语篇的词汇特点
5.3.1 交际参与者的名称表达
5.3.2 形容词和副词
5.3.3 词域
5.3.4 类固定短语
第6章 讨论
6.1 汉、德语篇对比分析的主要发现
6.2 汉、德语篇的政治语法内涵
6.2.1 汉、德语篇的政治话语体系
6.2.2 汉、德政治话语的主题和内容
6.2.3 政治话语的工具系统-政治语法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政治语法-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的社会语言现象
7.2 政治语法-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种视角
7.3 政治语法研究的启示
7.3.1 政治语法研究与外语教学
7.3.2 翻译与政治语法研究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研究材料
附录2:研究数据
2.1:汉、德语篇体裁的内容和形式
2.2:汉、德语篇中涉及交际参与者关系的典型句子
2.3:汉语语篇中将来时间的表达
2.4:汉语语篇中政治性词语的引用
2.5:汉、德语篇中交际参与者的称谓
2.6:汉、德语篇中起加强作用的形容词和副词
2.7:汉、德语篇中的典型词汇
2.8:汉语语篇中的高频政治性类固定短语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4958
【学位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H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示目录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针对语篇结构差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2.2 德国的内容语法研究
2.3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2.4 语篇研究的政治语法视角
2.5 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和分析范畴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框架
3.1.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观
3.1.2 基于语域与体裁理论的语篇功能分析途径
3.2 分析范畴
3.2.1 体裁的文化意义
3.2.2 语篇的表现意义
3.2.3 语篇的评价意义
3.3 小结
第4章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4.1 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4.2 分析方法
4.2.1 语篇篇章结构语义分析
4.2.2 及物性结构分析
4.2.3 评价性分析
4.3 研究材料
4.4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汉、德语篇的篇章结构
5.2 汉、德语篇的语法特征
5.2.1 汉、德典型小句结构
5.2.2 语篇中的时间表达
5.2.3 引用
5.3 汉、德语篇的词汇特点
5.3.1 交际参与者的名称表达
5.3.2 形容词和副词
5.3.3 词域
5.3.4 类固定短语
第6章 讨论
6.1 汉、德语篇对比分析的主要发现
6.2 汉、德语篇的政治语法内涵
6.2.1 汉、德语篇的政治话语体系
6.2.2 汉、德政治话语的主题和内容
6.2.3 政治话语的工具系统-政治语法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政治语法-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的社会语言现象
7.2 政治语法-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种视角
7.3 政治语法研究的启示
7.3.1 政治语法研究与外语教学
7.3.2 翻译与政治语法研究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研究材料
附录2:研究数据
2.1:汉、德语篇体裁的内容和形式
2.2:汉、德语篇中涉及交际参与者关系的典型句子
2.3:汉语语篇中将来时间的表达
2.4:汉语语篇中政治性词语的引用
2.5:汉、德语篇中交际参与者的称谓
2.6:汉、德语篇中起加强作用的形容词和副词
2.7:汉、德语篇中的典型词汇
2.8:汉语语篇中的高频政治性类固定短语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贺梦依;;政治语篇研究综述[J];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2884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88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