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期、持续性和波动性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观基础的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2年
基于预期、持续性和波动性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
潘方卉
【摘要】: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复杂且普遍的经济现象备受各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关注,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也是宏观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由于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所以各国中央银行都把保持物价稳定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不断成熟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已经逐步成为中央银行反通胀的重要手段,而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机制对制定出有效的反通胀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数量经济学模型,基于通货膨胀预期、持续性和波动性角度对我国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研究。本文一共包含六章,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在第1章中,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着重对通货膨胀持续性、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 在第2章中,主要介绍了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并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历史。其中,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和度量以及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和治理方法。然后,基于上述理论,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度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度通货膨胀,进而分析我国历次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详述了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经济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在第3章中,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定义及其测度方法。然后,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双价格粘性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DSGE模型的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价格调整的频率和幅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而存在着两种价格粘性,而基于这两种价格粘性构建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很好的内生出通货膨胀持续性,揭示其存在的微观基础。最后,考察了通货膨胀持续性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货膨胀持续性是产生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并且随着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持续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随之加大。 在第4章中,主要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动态特征。首先,介绍通货膨胀预期的定义、度量方法和形成方式。然后,应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刻画了检验有限理性预期的无偏性和有效性假说,基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和卡尔曼滤波估计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学家已经逐步形成了通货膨胀的有限理性预期方式。最后,检验了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7~0.98,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相互增强的正反馈作用。 在第5章中,我们主要考察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动态特征。首先,介绍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其次,应用ARFIMA-FIEGARCH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同时具有长记忆性和杠杆效应特征。然后,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通货膨胀及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最后,基于LSTAR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通货膨胀率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当通货膨胀率小于门限值时,通货膨胀率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累计影响系数较小;当通货膨胀率超过门限值时,影响能力增强。 在第6章中,主要是围绕着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首先,应用VAR-GARCH模型,基于不确定性角度考察了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现实际产出增长率及其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率都具有单向的Granger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可以通过稳定的经济增长来促进价格水平的稳定。然后,研究了通货膨胀持续性对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发现系统性货币政策和非系统性货币政策的变化分别需要经历3个季度和6个季度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最大影响。同时,考察了当中央银行无法准确度量通货膨胀持续性时的最优货币政策制定策略,发现低估通货膨胀持续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上述结论为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实施的时间和力度提供的经验依据。最后,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锚定通货膨胀预期和降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认为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22.5;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梁宗德;;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及防范对策[J];商业时代;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利军;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瑞;基于微观基础的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慧明;郝立亚;管皓云;曾昭法;;基于贝叶斯SV模型的通货膨胀水平与不确定性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2 张晶;刘雪静;;从中间目标选择看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前中国的可行性[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3 于佳;刘雪燕;;中国通胀水平、通胀不确定性及货币政策波动[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4 许志宏;赵昕东;;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7期
5 曾秋根;;商品指数基金、油价上涨与通货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6 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实践及其启示——兼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7 卢宝梅;;汇率目标制、货币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8 韩剑;;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9 钱宗鑫;;通胀内在持续性与通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10 陈涤非;李红玲;王海慧;张建平;;通胀预期形成机理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井百祥;任为;王伟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相关性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车卉淳;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赵友宝,李昌印;拉动内需的关键是提高国民的边际消费倾向[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5 李钊,王舒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7 潘方卉;刘金全;郭燕华;;通货膨胀及其不确定性非线性检验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8 许先普;;通货膨胀目标制宜于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吗?——基于弹性目标规则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士岩;;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规则与灵活性的权衡[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10 钟弥嘉;;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潘石;;通货膨胀及治理对策 财政货币政策失误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5 王时芬;;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民众对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周国富;谢卿;;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综述及实证检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苏梽芳;胡日东;;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来源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成思;;风雨30年:中国通胀周期回顾与宏观政策启示[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蔡洋萍;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6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丹青;2007-2008上半年我国反通货膨胀政策有效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许云婷;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郑皓;投资与就业的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高明;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仁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比较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光耀;徐娜;;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理性还是适应性[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2 李红梅;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04期
3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4 耿强;付文林;傅坦;;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开放NKPC框架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5 李永宁;;通货膨胀预期形成、锚定:基于消费者和经济学家预期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4期
6 王军;;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的若干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3期
7 本·伯南克;钟晓玲;;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预测[J];南方金融;2008年01期
8 唐羽;;对当前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研究与思考[J];南方金融;2010年12期
9 杨睿;肖威;张杰;;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锚定效应理论与应力学理论[J];北方经贸;2011年04期
10 许志宏;赵昕东;;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映凤;中国通货膨胀的门限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杰;中国贸易开放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卢满生;我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5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苏梽芳;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7 Mamudu Daffay;通货膨胀不确定性、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的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莲;;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货币错配的视角[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2 龚六堂,邹恒甫,叶海云;通货膨胀与社会福利损失[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3 李红梅;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04期
4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5 李春琦;王文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6 肖曼君;;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7 赵云旗;;新中国60年国家财政收支变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5期
8 许志宏;赵昕东;;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7期
9 艾洪德,武志;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10 韩剑;;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义;关于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相龙说2000年货币政策将从五个方面着力[J];政策与管理;2000年02期
2 李素梅;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3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张鹏;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5 戴相龙;戴相龙表示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6 钱敏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J];对外经贸财会;2000年04期
7 于惠玲;;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金融;2000年11期
8 黄健;;货币政策:寻求新工具[J];资本市场;2000年11期
9 李春琦;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10 朱正元;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辩证否定与启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4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陈其坤;;宏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控制管理策略[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6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7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盛松成;;论货币政策在房地产价格调控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吕江林;;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做出反应?[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杨;;全球金融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江山 王迎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何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林妙云;[N];中国审计报;2006年
4 周明;[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鲁政委;[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林纯洁;[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李扬;[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王东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杨雪婷;[N];北京商报;2007年
10 冀远;[N];证券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冬梅;持续贸易顺差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2 焦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4 张尚学;就业优先的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赵林海;基于生存理论的货币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8 汪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光灏;基于省际数据的央行统一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孙敬祥;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及其有效性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萍;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演进及其效果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卞立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朱建勋;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昀;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D];兰州大学;2009年
7 申岚;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陈飞;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于倩;试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货币政策措施与取向[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韩梅;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观基础的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3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