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鲜切花价格指数编制及其在花卉产业上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8 21:39
【摘要】:随着国内农产品拍卖模式的逐渐成熟以及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云南斗南花卉拍卖市场为基础,编制一套科学、完整的鲜切花价格指数体系不仅对于衡量鲜切花价格水平,维护行业市场稳定以及花卉相关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对昆滇鲜切花市场乃至全国鲜切花交易市场起到“风向标”的作用,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对我国花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多层次多领域的花卉交易市场也极具推动意义。本文以昆明B花卉拍卖中心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的获取、成分品种的选择、指数权重和计算公式的确定等多方面对鲜切花价格指数的编制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对编制出来的价格指数体系进行应用:波动特征与相关性分析、日历效应研究和指数短期动态预测。应用研究结果对拍卖市场各主体、花卉种植户以及批发商及时调整种植和采购计划、合理规避市场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稳定了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一年中,春末至秋初指数水平总体较低,波动平缓。而从秋末到来年的春初指数水平总体偏高,波动剧烈;(2)指数波动主要受自身过去波动影响,具有波动聚集性的特点。外部冲击和前期波动对后期指数波动的影响短暂;(3)交易市场上,当期供货量与流拍率对价格指数有负向影响。供货量在滞后1期~滞后4期是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流拍率在滞后1期~滞后8期是指数的格兰杰原因;(4)花卉拍卖市场上确实存在着相应的周日历效应:正“周二效应”、负“周五效应”;节气效应:正“立夏效应”、负“立秋效应”;月份效应:负“四月效应”;(5)指数组合预测模型静态预测效果良好,使用预测模型对2017.2.1~2017.2.7的鲜切花价格指数进行短期动态预测,结果为81.90%、83.22%、77.87%、78.79%、80.14%、81.39%、88.63%,总体偏低,但呈现上涨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 佳1,斯跃洲2,朱永清1,*,李焕秀2,,罗芳耀1,邓琳美1;二氧化氯水溶液清洗对鲜切西兰花冷藏品质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年期

2 朱惠文;汤静;金鹏;郑永华;;贮藏温度对鲜切胡萝卜品质及总酚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J];食品科学;年期

3 滕永欣;孔梦洁;陈旋;胡婉峰;徐晓云;潘思轶;;鲜切荸荠变色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年期

4 管玉格;胡文忠;姜爱丽;徐永平;姬亚茹;萨仁高娃;张秀芙;;阔叶凤尾蕨提取工艺优化及对鲜切苹果保鲜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年期

5 张翠翠;马亚丹;李林杰;庞凌云;詹丽娟;;可溶性糖介导的荧光照射延缓鲜切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衰老黄化研究[J];食品科学;年期

6 王金鑫;杨福馨;司婉芳;;复合保鲜液对鲜切荸荠的保鲜效果[J];食品与机械;年期

7 马林倩;陈丽;;鲜切花应用市场与产业发展调研——以徐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2018年20期

8 姬翔生;;“一带一路”下中国鲜切花产业的定位与格局[J];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18期

9 文武;;成都本地产鲜切花崭露头角[J];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21期

10 钱晔;孙吉红;孙媛媛;彭琳;张剑波;韦翌;;农业大数据环境下的鲜切花行情监测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双;胡文忠;马跃;刘程惠;;鲜切果蔬酶促褐变发生机理的研究[A];2009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会议指南[C];2009年

2 胡文忠;姜爱丽;何煜波;乌兰其其格;刘程惠;;鲜切香蕉微生物种群的鉴定与安全控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艳颖;景琳琳;胡文忠;;鲜切萝卜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冯可;胡文忠;徐永平;姜爱丽;萨仁高娃;;鲜切黄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预测模型的建立[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冯可;胡文忠;徐永平;姜爱丽;萨仁高娃;张爽;张炜佳;;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鲜切瓜类水果中的生长潜力[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李凌云;李保国;;鲜切花的保鲜冷藏链及其深加工技术[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怎样选择鲜切花[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8 ;鲜切花的家庭保鲜法[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9 萨仁高娃;胡文忠;修志龙;姜爱丽;冯可;高宫齐;;15种植物精油对鲜切苹果抑菌性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0 王超;刘斌;巩玉芬;王素英;;冰温贮藏下鲜切菠菜品质变化的动力模型[A];第九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创新发展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殷雷;昆明花拍中心去年拍出11.04亿枝鲜切花[N];昆明日报;2018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白木;云南通海鲜切花年产值再创新高[N];中国花卉报;2018年

3 熊冬梅 记者 张伟伟;妙手鲜切菊 斗金花经济[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王伟健;美了村容 富了村民[N];人民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黄静薇;好花欲常开 保鲜须常在[N];中国花卉报;2016年

6 记者 胡倩雯;花卉产业为通海发展增色添彩[N];玉溪日报;2017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柏斌;晋宁鲜切花种植面积居云南之首[N];中国花卉报;2017年

8 兰州日报记者 马艳玲;鲜切花市场步入“春天里”[N];兰州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赵佳;牡丹城叫响海外 鲜切花香飘他乡[N];洛阳日报;2017年

10 特约记者 柏斌;持续降雨致云南鲜切花受伤[N];中国花卉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志芳;鲜切芦蒿的品质和酶促褐变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程惠;鲜切苹果腐败霉菌侵染生物学机理及其臭氧防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孟祥勇;加压氩气及其联合处理对鲜切青椒和黄瓜保鲜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吴志霜;高压惰性气体处理对鲜切菠萝和苹果冷藏期间货架期延长及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5 王兆升;鲜切生姜褐变机理及保鲜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丽莎;云南花农合作社社员收益增长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蒋娟;鲜切莲藕褐变的生理生化机制及蛋白表达差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罗海波;鲜切茭白品质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潘文娟;生菜成熟度识别及采后品质质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张学杰;高压对鲜切生菜品质与微生物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文;预切伤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技术及机理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2 张丽娜;保鲜方式对鲜切苹果品质影响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8年

3 彭世广;鲜切花价格指数编制及其在花卉产业上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李佳格;乙醇处理对鲜切生菜品质保持与抑菌的作用机理[D];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

5 陈晨;云南玫瑰鲜切花品系图谱的设计与运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8年

6 冶雪婷;蒜薹货架期保鲜新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7 张筱;不同保鲜剂对鲜切桃褐变和贮藏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8 宋遵阳;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和壳聚糖的联合使用对鲜切胡萝卜白化现象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建华;ε-聚赖氨酸微球的制备及在鲜切苹果保鲜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杨越;清洗方式对鲜切生菜和樱桃番茄处理效果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85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685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