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基于消费者特征的北京地区生鲜蔬菜物流模式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05:47
【摘要】:随着消费者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鲜蔬菜的要求不仅是满足日常消费,而是在质量、新鲜程度、品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同时,在传统消费终端与新型消费终端(如超市及电商平台等),消费者逐渐表现出不同的消费者特征,因此,为更好的满足不同消费终端消费者需求,不同消费终端生鲜蔬菜物流模式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对消费终端而言,如何针对消费者特征,选择最合适的生鲜蔬菜物流模式成为备受重视的问题;对消费者而言,如何选择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消费终端也越发受到关注。基于上述背景和问题,本文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二维空间理论,对北京地区的生鲜蔬菜物流模式进行了分类和分析。然后通过问卷设计,对回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北京地区者生鲜蔬菜消费者的特征,以及不同消费终端消费者对各个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因素的重视程度。最后通过专家打分方法,并基于消费者特征,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北京地区传统消费终端和新型消费终端最合适的物流模式。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研究,最终得出以下四点结论:(1)北京地区消费者更加看重蔬菜质量及消费终端的时间、地点便利性,而对价格重视程度一般。(2)传统消费终端与新型消费终端的消费者,对各影响因素重视程度不同。传统消费终端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价格以及新鲜程度,新型消费终端的消费者更加关注质量可靠、品牌保证以及品种齐全。(3)对不同消费终端而言,物流模式的目标优先级有所不同。新型消费终端的物流目标依次是保证产品特性、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传统消费终端的物流目标依次是降低物流成本、保证产品特性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4)传统消费终端与新型消费终端适用不同物流模式。目前,对于传统消费终端而言,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更为适用;对于新型消费终端而言,以消费终端为核心的物流模式更为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7;F326.6
【图文】:

蔬菜,总产量


物流是满足农产品消费者需求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逡逑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政策“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相继提出各种相关政策。2015年,国务院导意见,强调了关于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国家需要大力聚效应,对于对应的服务配套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农产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农产品销售中心。同年,部也提出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工程,目的在于全面实现我国农副产品的断完善物流信息的可视化、产品的追溯和召回机制等。逡逑而在农产品物流这一庞大复杂的体系中,生鲜蔬菜物流由于自身特点,同时又是关乎民生的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学研究的重要的领域之一。逡逑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生鲜蔬菜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一直以来都是一字,图1-1是我国2012年至2016年生鲜蔬菜的产量统计数据,从图中国生鲜蔬菜的生产数量连续五年呈现上涨趋势。目前我国不仅是人口生鲜蔬菜的生产大国。在国家重视民生的背景下,积极有效的政策引持使得中国生鲜蔬菜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得到了长足发展。逡逑

框架图,论文研究,框架图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1.4.2研究思路逡逑首先,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大量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文献,在一定的理之上,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对北京地区生鲜蔬菜物流模式现状进行分总结出目前北京地区生鲜蔬菜物流的主要模式;然后结合消费者特征相关理论,逡逑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北京地区不同消费终端的消费者进行调研,分析其消费特征以及影响消费者消费终端选择的影响因素,作为不同消费终端物流模式选的目标依据;最后,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模糊层级分析法,对不同消费终端流模式进行实证分析,进行物流模式的选择,得出相关结论及建议。论文的研思路如图1-2所7K。逡逑

体系,农户,中间商,生产者


(1)物流主体逡逑从图2-1的生鲜蔬菜物流体系图中可以看出,生鲜蔬菜的物流中所涉及的生产者、中间商以及各种消费终端,贯穿于生鲜蔬菜的生产、流通和消其中,生产者仍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中间商指的是提供各种物流功能人或组织,包括运输、包装、储存等功能,其中包括各种合作组织、产商等;消费终端存在多种形式,包括蔬菜市场、超市、社区菜站以及现蔬菜电商平台等。逡逑农户作为生鲜蔬菜物流的生产者,农户的分散性与生产的无序性是主要特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具体来说,农户数量较多,生产分散,在生产前驱动,只能够按照历史经验或市场供求现状进行生产,这也是流入市场量、品种、质量不可控制的主要原因。农户的小规模、分散无序生产导鲜蔬菜物流体系中,无法成为一个关键节点。因此,农户应该通过联合种介质提高自身在物流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逡逑在上述背景下,便产生了一些中间商,如农民合作组织、蔬菜批发商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建海;;供应链协同下生鲜电商物流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22期

2 郑彤彤;;国外典型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启示[J];中国商论;2017年30期

3 张标;张领先;傅泽田;王洁琼;;消费者对蔬菜购买地点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840个北京蔬菜消费者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年05期

4 翟岁兵;;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17年08期

5 赖修源;;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模式与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24期

6 王娜;张磊;;中小城市居民对生鲜蔬菜零售终端的选择行为研究——基于排序多元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09期

7 赵英霞;赵艳盈;;基于流通效率的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8 殷慧慧;刘永悦;刘从敏;;蔬菜“农超对接”绩效评价研究——以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户+合作社+超市”为例[J];世界农业;2015年08期

9 缪莎;;有机蔬菜消费者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有机蔬菜市场的调查[J];企业导报;2015年14期

10 尹世久;徐迎军;陈默;;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决策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良培;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琳;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毕玉平;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751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751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