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绩效及其二者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0 17:27
在金融自由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银行业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积极推动强强联合及跨国并购;二是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这些都反映了全球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此外,中国加入WTO的保护期已过,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以及带来的激烈竞争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优化市场机构、提高经营绩效,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银行业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这两种理论假说的相同之处是都认为市场结构与绩效具有正的统计关系,但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解释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关系。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工作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对两者之间相关性的解释,以及是否支持两种假说。但由于数据来源和使用方法不同,有关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结论目前尚未达成一致。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框架为理论基础研究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样本期为1999-2008年,以我国16家主要商业银行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09年中国金融年鉴。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文章框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的界定
2.1.1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概念
2.1.2 银行绩效的概念界定
2.1.3 关于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3章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及绩效现状分析
3.1 我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3.2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3.2.1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介绍
3.2.2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3.3 我国银行业绩效状况分析
3.3.1 盈利性分析
3.3.2 流动性分析
3.3.3 安全性分析
第4章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4.2.1 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择
4.3 回归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优化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提高绩效的政策建议
5.1 降低银行业进入、退出壁垒,提高市场结构有效性
5.2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
5.3 推进中小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5.4 逐步放松混业经营管制
5.5 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有效并购、重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32816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文章框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的界定
2.1.1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概念
2.1.2 银行绩效的概念界定
2.1.3 关于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3章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及绩效现状分析
3.1 我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3.2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3.2.1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介绍
3.2.2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3.3 我国银行业绩效状况分析
3.3.1 盈利性分析
3.3.2 流动性分析
3.3.3 安全性分析
第4章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4.2.1 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择
4.3 回归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优化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提高绩效的政策建议
5.1 降低银行业进入、退出壁垒,提高市场结构有效性
5.2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
5.3 推进中小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5.4 逐步放松混业经营管制
5.5 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有效并购、重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3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403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