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运动技能论
1.导论
在一次学术沙龙里,导师的智慧再次激发我的拙感,由此,“体育课程与运动技能”这一选题得以形成,面对这个选题,我深感这个选题充满意义,为什么说充满意义呢?一项针对北京市 300 名高中生的调查得知:“很多学生爱玩,但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他们觉得体育课没有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记不清在体育课上学过什么,更说不清学会了什么”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逐渐地多元化,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淡化了运动技术的教学,甚至有部分教师更加迷茫,不知道如何上体育课了,加之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 20几年下降,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的下降不是直接与体育锻炼相关吗?其直接体现就是运动技能下降,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体育课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师资力量的问题?是领导不重视的问题?是学校体育设施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许是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体育课程改革认识不统一和不清楚,忽视了运动技能的培养是我们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2.相关概念的思辨和界定
2.1 什么是体育
从国外和国内体育的定义来看,过去主要是从生物学、教育学的层面去界定体育,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现在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来综合界定体育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过去主要是侧重从人的自然属性去界定体育的概念,现在是侧重从人的社会属性去界定体育的概念,然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统一,人性也是理性和感性的相互渗透,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又因为体育是人类所特有,因此,体育的定义应该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再由社会人回归自然人,又再由自然人深入到社会人,但是前提是不能忽视人作为自然性的存在物,因为自然性的存在是基础。作为自然性的存在——人的身体,虽然也是社会的身体,但首先是作为自然的身体。学者刘媛媛认为:“人的身体是一切体育现象的核心问题,“身体”是体育中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身体是构成一切体育现象的基本条件,是体育本质的首要元素”③。那么人的身体就成为了体育构成的核心,身体得以存在是因为有生命,而运动又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一种有生命的存在物,进而说人体的运动是人存在的前提条件。2.2 什么是课程
在西方,课程同样是来自人们的生活,其功能性更加明确,比如说古希腊的“七艺”教育、培养“高贵完美”的人等等,说明课程从开始就是培养人、服务人的某种需要。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人是斯宾塞(Spencer,H.1820-1903),通过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问,引申了课程的概念,他强调课程是作为静态的、外在于学习者的“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因此有些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相对忽略了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动态经验和体验,对 curriculum 的词源cursus 作出了新的理解,根据 cursus 的原意“跑马道”,指跑的过程和经历,引申为学生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动态意义的经验和体验,这对西方课程的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一般认为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程,即学习的进程。3. 对体育课程忽视运动技能的考察...................34
3.1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34
3.2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事实——学生体质下降.........40
3.3 小结........................45
4.体育课程对运动技能忽视的实践之因...................464.1 体育课程运动技能培养的实证分析..............46
4.2 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看运动技能的培养............. 54
4.3 发达国家体育课程的启示...................57
5.体育课程对运动技能忽视的理论之源....................65
5.1“人本主义”的理性分析.....................65
5.2“多元智能理论”的理性分析.............68
5.3“建构主义”理性分析...................69
7.体育课程目的与运动技能的思考
7.1 有关理论概述
根据“目的”与“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育领域里可以区分为不同形式的目标,如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在实践中也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在不同的目标形式中,教育目的是层次最高的长远目标。“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总目标,与培养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以及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受教育者有关,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②。“教育目的核心是规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把儿童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它具有历史性,不同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教育目的”③。教育目的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也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教育目的一旦提出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较长历史时期内的教育总体目标。7.2 体育课程目的的历史回顾
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体育课程的目标表述是不相同的,因为体育课程的目标是是体育课程目的的具体化,也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才出现“体育课程目标”这一提法的,所以在这里用“体育课程目”的来论述不同时期的体育课程目标,以消除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不同而造成概念上的误解。...
8.研究结论与展望
8.1研究结论
8.1.1 “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概念外延在不断地扩大,体育的基础是运动,体育的基本内涵或者说特有属性是身体练习、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作为教育形式首先是身体的教育;课程是指学校中的教学科目和活动。体育课程是学校中体育教学科目和活动,具体指学校中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技能是通过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运动能力或者运动方式。运技术是体育课程的要素,运动技能与体育课程是目的与载体的关系。8.1.2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多元化,人为地扩大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反而忽略了运动技能的培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运动技能缺乏的现实依据,国家政策法是体育课程运动技能缺乏的政策依据。8.2 研究展望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程指导思想逐渐多元化,在体育课程的实践中,充斥着困惑、迷茫、曲解和误区,体育课程的学科属性逐渐被淡化,体育课程的功能被人为地扩大化,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程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逐渐被忽视。本研究较系统地论述了运动技能被忽视的事实、原因,并通过体育课程本质、运动技能属性、体育课程目的的深入剖析,指出要回归体育课程的本质,运动技能的培养应该贯穿体育课程的全过程,体育课程中“技术健身论”、“体质论”、“健康论”、“人本论”等不同的主张,其实现的共同途径是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研究结论对于消除体育课程中的各种理论分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如下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一,忽视运动技能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深刻揭示运动技能被忽视的实践原因,针对各种不同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50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