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编制及影响性因素研究
引言
众多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生的发展中的各种结果有强的相关关系,包括:学业成就(Fredricks,2004),材料使用和身心健康水平(Carter,2007),逃课行为(Perry,2008)、社会危险行为(Horton,2006)。就学业成就来讲,课堂参与与学业表现呈正相关,而学生参与已经被证实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成绩提升(Perry,2008)存在重要中介作用。课堂参与甚至被作为了学业复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Finn,1997)。学生课堂参与也被证实对信息材料的使用和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对于中学生而言,其认知发育出于增速期,课堂参与有利于其较快的获得社会生存知识和技能,而回避课堂参与则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课堂参与度低可能引发学生逃课行为,而逃课行为和社会危险行为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亟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集中教育学中教学论领域,研究角度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课堂参与的定义,第二,课堂参与的分类;第三促进课堂参与的策略。心理学角度则从影响课堂参与的动因和课堂参与的影响方面切入研究。第一,课堂参与的定义:王升(2002),总结了课堂参与的“投入说”“行为说”“策略说”等。孔企平(2003)把课堂参与看做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有机组合,且三方面是独立的。第二,课堂参与的类型的研究有以曾琦(2001)为代表,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访谈,从量的角度将小学生课堂参与分为主动参与、负向参与、被动参与和不参与四种类型;吴也显(1991)从参与结果的角度可划分为:正面参与与负面参与、高效参与、低效参与和无效参与。裴娣娜(2000)提出的学生课堂参与的实质性参与与形式性参与。第三,在促进课堂参与的方面,李海林(2014)作为一线中学教师,提出了采用情景教学,分层教学、情感教学和鼓励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王咏梅(2012)提出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与中学生学习过程相匹配,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胡述龙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能力和班级氛围角度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提供建议。仝亚军(2010)采用实验实证的方式对中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进行研究,验证了学生学习有效性策略的掌握程度对课堂参与的影响显著。1.2 国外研究现状
测量工具方面,Fredricks(2010)研究搜集了 1314 种国外针对学生课堂参与的测量工具,从中筛选了 156 种进行分析,排除了:只能用于大学生阶段的,只能用于特殊教育人群的,测量内容为非课堂参与而是学校态度的,没有足够公开信息的,非学业参与领域而是技能教育领域的量表后,锁定了 21 中测量方法:14 种自我报告法,3 种教师报告法和 4 种观察法。对自我报告法进行对比研究。一些测量方法测量的是课堂参与,而另一些则测量其他的结构,如:将学校认同、动机、自我调控和策略使用作为课堂参与的指标。学习的动机性策略量表(MotivatedStrategies for Learning)最初设计是为了测量自我管理和策略使用的,但是随后被用于认知参与的项目指标(Pintrich&Degroot,1990)。相似的,学校认同问卷(Identification withSchool Questionnaire)作为学生学校认同的测量问卷随后被用于测量情感参与维度项目指标。另一个问题是,量表和问卷是关注整体参与还是针对某一科目或者具体课堂的参与来讲,只有4 个测量工具是针对课堂水平的参与。3 问题提出.................9
3.1 研究目的.................93.2 统计工具..................9
3.3 研究方法............................9
3.4 研究假设............................9
4 研究一 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编制....................11
4.1 研究背景......................... 11
4.2 课堂参与研究方法及其比较.......11
4.3 研究过程................... 135 研究二: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性因素分析...............19
5.1 研究背景....... 19
5.2 研究工具.................20
5.3 被试................22
5.4 数据处理.................. 22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22
9 建议
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个人一生中的自我效能感受到不同时期的重要他人和经验的影响。婴幼儿期,自我效能感产生主要来源于父母和自己成功的经验,父母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在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儿童期的个体积极发展社会性,同伴和老师对儿童的自我效能的影响逐步成为主导力量。影响个人自我效能的因素包括: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的评价态度和个人的情绪及生理状态。(1)设置中等难度的问题,增加学生学业成功的经验。如课堂提问中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小测验与考试中学生成绩的进步予以表扬。因为,就行为的成败经验来讲,学业上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学业自我效能感。当然这种体验受到学业任务难度和个人付出的努力的影响。学习任务难同时个人没有付出较多努力,即便是成功了自我效能也不会提高,然而失败并不会造成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学习任务简单同时付出了较多努力,,成功对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影响较少,但失败会显著降低个人的自我效能。因此老师课上应该多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一定努力完成,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在学习任务成功时老师进行归因引导,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在学习任务失败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而非能力,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10 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验证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环境因素模型,首先对概念和各维度划分进行了讨论,区别了三维度的指示变量和形成性变量(影响性因素)、结果性变量的区别。本文研究了课堂参与和影响性因素、结果性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提供了多种视角。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准实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依靠统计数据确定。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应该有更多的实证性研究或者实验研究验证学生课堂参与的具体情况。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在研究方法上,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继时性研究(纵向研究或追踪研究)。历史性的数据可以提高研究的信效度。能看到比较完整的学生课堂参与发展的过程和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和转折点。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50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