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通关一体化背景下海关税收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3 08:26


通关一体化改革后通关管理模式为"一次申报,分步处置",对税收征管申报要素的审査由通关过程逐票审查确定向全过程抽査审核转变,即通过前置税收风险分析、实施通关中审单验估、放行后批量审核、后续稽查等,完成对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征管要素的全过程抽査审核。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海关税收风险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各区域参数等设置不统一导致的通关事前风险较大,跨区域审单机构职责模糊、多头管理导致的通关事中审单作业系统运行不畅,以及通关后续管理中税收征管风险加大等问题。与此同时,受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和投资需求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贸増长面临较大压力,导致海关税收减收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如何应对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海关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成为一个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


第2章基本理论分祈


2.1风险管理理论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从看出风险具有以下特性;客观性,不确定性。客观性,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随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我们可W认识风险、规避风险,但不能消灭风险。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在空间上、时间上、及损失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本质属性。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风险因素是风险发生的原因,也是风险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损失的间接原因。风险事故是指由风险因素引起能造成损失的事件。损失是指非预期的、非计划性的价值的减少。从上述定义观之,风险的三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的发生造成损失2。

2.2说收风检管理理论

形成税收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税收政策、纳税遵从、税收任务等几个方面的原因。税收政策方面的原因是指现行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存在一些漏洞与缺陷,导致税务财政执法主体如海关、国税、地税部执法不一致,存在对同一涉税事务做出不同行政决定的情况,这导致了税收风险的増加。纳税遵从主要指企业存在主观或者非主观故意的逃税、漏税现象,从而形成的纳税遵从风险。税收任务原因是指,在税务机关进行税收征管过程中,上级主管机关会根据上一年度税收收入情况制定下一年的税收任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存在部分税务机关要求企业提前交税、征收过头税等现象,这些做法不但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存在着税收风险。

通关一体化背景下海关税收风险管理研究


第3章海关税收风险管理现状.....11

3.1我国海关税收风险来源.....11
3.2我国海关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14
3.3海关税收风检管理的现状与挑战.....16
第4章外国海关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启示.....23
4.1美国海关的税收风险管理实践.....24
4.2澳大利亚海关的税收风险管理实践.....28
第5章通关一体化后海关税收风险管理对策.....29
5.1通关事前税收风险管理.....29
5.2通关事中税收风险管理.....32
5.3通关后续风险管理.........34

第5章通关一体化后通关税收风检管理对策


5.1通关事前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征管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按照商品和行业分工,针对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征管要素实施集中专业审单和批量审核,根据审核结果下达验估、核查、稽査等指令;为通关监管、稽查和缉私提供关税技术支持;对所管辖商品开展申报质量和税收征管质量的综合监控评估;按照商品和行业分王收集与分析分管商品和行业相关的信息情报,提炼加载税收风险参数;汇总全国同行业和同类商品的报关数据,发商品和行业税收状况分析报告等。各海关审单部门转型为关区税收风险防控和处置管理部门 (暂仍称为:审单处),其主要职责包括:对未经税收征管中也审核的关区报关单开展批量复审工作,根据复审结果下达核查、稽査指令;统筹管理和组织开展关区验收工作:开展关区报关规范申报质量和税收征管质量的結合监控评估;在批量复审、监管评估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关区税收风险分析,提炼加工税收风险参数,向税收征管中也提交风险参数加载意见和建议。

5.2通关中税收风险管理

通关中处置风险,是指在货物放行前对货物存在的税收风险实施人工干预处置。需要事中处置风险的商品包括,涉嫌伪报瞒报的失信企业进出口商品,需要专业审核的商品(如有复杂商品归类、价格验估方面的风险),需要放行前现场验估的商品,易出现申报不规范的商品,关员审核易出现执法疏漏、执法尺度不统一的商品,与归类有关的监管证件风险(禁限类别)等等。事后处置风险,是指对货物放行后通过批量审核与验估、核查、稽查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置。税收征管部门应加强对放行后报关单的批量审核,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过风险参数、布控指令、稽查指令等进行分类处置。对于发现问题明确、易处理的,应开展事后验估,确保税收安全(如归类错误,申报价格低于海关掌握价格等);对于发现问题不清晰,无法联系企业进一步核实的,或者企业不给予配合的,应通过研究形成风险参数,在通关中实施验估处置风险;对于发现问题难于处置的,存在连续性风险、行业性或企业伪瞒报风险等的,应联合后续职能管理部门。
....


结语


通关一体化改革是海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改革措施,其目的是要促进执法统一、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从而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关一体化改革首先从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开始,推行两年多来,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区域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各区域参数等设置不统一导致的通关事前风险较大,跨区域审单机构职责模糊、多头管理导致的通关事中审单作业系统运行不畅,以及通关后续管理中税收征管风险加大等问题。从上述问题可看出区域通关一体化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仍没有达到协调、集约、全面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从通关事前、事中、事后提出具体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税收征管风险参数管理管理机制、完善税收征管中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税收风险处置机制、创新通关后续管理工作模式等建议。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50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0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