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科技园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工具分析——以济南高新区为例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充分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高新科技园区的设立和发展是在工业集群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科技创新成果与资源得到更快的转化和产业化实施,世界各国均致力于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和区域产业特点。高新科技园区在我国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国最早成立的高新科技园区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高新科技园区探索与发展的最早试验田,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发展中发挥的示范作用重大,在此之后全国各地高新科技园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止到2015年3月,经国务院认定和批准的国家高新区达到129个。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高新科技园区己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集中地,各类创新资源在高新科技园区聚集。企业利用各类资源推动了技术创新获得实施,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处于市场竞争最前沿和竞争的中心,国家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基础、辅助和支撑,高新科技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为的提升,对于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培育,乃至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提升均意义重大。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通过对高新科技园区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经过系统分析和整理发现,目前对于本课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集中在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小企业及科技创新理论的发展,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等三个方面:
1.2.1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高新科技园区的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对经济产业集群和区域产业聚集地的研究。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于产业集群理论、解化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于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在各方面均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理论由英国的马歇尔在19世纪末提出;20世纪初,德国的马克思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可以带来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通过"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波特通过"新竞争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及作用。在解化器研究方面,美国的曼库索在195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孵化器——"贝特维亚工业中心",在此之后,产业赔化器及其体系、模式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赔化器的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模式和有效的工具。
张克俊(2004)对于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作了相关研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定位和园区自身创新能力发展等方面均提出了相关建议;王路(2011)对科技园区管委会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做了相关研究;付丹和毕克新(2014)从政府与企业视角探讨了高新区管理体系中各要素关系,构建出"五位一体"模式。
......................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高新科技园区
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是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壮大起来的,对于"高新科技园区"的称呼和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所不同。在美国称为"研究园区"英国称为"科学园区"或"技术园区"订意大利、法国称为"科技城",韩国称为"高科技工业园区"等等。在我国,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最初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因此又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定义为:各级政府批准成立的科技工业园区,它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是依托于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行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
从定义可以分析,对于高新科技园区的界定不是侧重于区域和地理的概念,而更侧重于产业布局、园区内企业和产业的科技含量,对社会的贡献值等因素。
2.1.2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概念从理论角度而言与大企业进行比较得出的,指在某一行业和领域内与该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数量、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较小的企业组织。因行业和领域不同,中小企业规模的区分标准和依据也会有所不同。
......................
2.2技术创新及政策工具相关理论概述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新科技园区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从政策的制定、政策的作用机制及运行、目前我国高新科技园区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特点、作用、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支撑主要涉及技术创新原理及系统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高新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技术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是由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的,最初用于研究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同时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系统地研究创新要素及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创新理论,并于1972年出版专著《产业创新经济学》,为产业创新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创新"体现为"一种生产模式的组合与建立,是生产要素、生产资源在某种生产条件下的结合形式,创新一般包含日个方面的内容;
(1)研发和制造新产品:研发新的尚未进入市场的产品并且保证有市场需求;
(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工具:采用在该产业、领域中尚未使用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3)开辟新的市场:进入新的国家、地区、产业等新兴市场,开辟新的市场需求和用户群体;
(4)获得新的供应商: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打破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与设计,通过流程的重组实现创新绩效。
......................
第3章我国高新科技园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工具分析.............14
3.1我国高新科技园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工具的分类..............14
3.1.1按照行政级别划分..............14
第4章济南高新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工具的实证研究.............20
4.1济南高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概况..................20
4.1.1济南高新区经济发展概况.............20
第5章济南高新区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问题..............26
5.1政策工具体系的设计缺乏系统性................26
5.1.1缺乏系统性科技创新政策工具规划.............26
第7章国家高新科技园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工具的改进建议
7.1科学规划统筹政策工具体系
1、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顶层设计
从2015年开始,国家层面已经对科技升划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伴随着国家层面的改革,对于高新科技园区,也应该针对国家科技计划改革的趋势和特点,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结合本园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特点,在利用好国家、省市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同时,科学规划,统筹设计适合本园区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体系,实现通用工具与专用工具相结合,从企业科技创新系统的流程和生命周期的角度,覆盖环境、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多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工具体系。
2、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前瞻性的规划
在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设计过程中,根据整体经济与行业发展趋势对政策工具的前瞻性进行综合考虑。因为政策工具一旦制定后就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频繁修改和调整对政策执行是不利的,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时要考虑长远,同时与经济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3、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综合设计与运用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需要多要素、多资源、多主体的投入。因此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应该是"一篮子"工具,在工具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平台、资金、技术、金融、人才等多方面,注重政策工具的综合设计运用和系统化运用,充分利用每一类工具的优势和长处,达到"一鑑子"工具的效用最大化。
..........................
结论
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工具是高新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新科技园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政策工具相关理论的研究,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工具以济南高新区为例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高新科技园区科技政策工具体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政策工具会经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及政策的调整与或终止四个阶段,并且政策工具有显著的政府主导、产业促进和杠杆作用。
通过对济南高新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工具研究,提炼出济南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的六大政策工具体系,分别是平台建设、科技投入、人才计划、绩效奖励、金融与财税及创新环境,并就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经过研究,本文提出国家高新科技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工具改进的五大建议,分别是科学筹划构架政策王具体系;多元化的政策工具实施主体;实现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加强对科技政策工具执行的监督及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评估体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国家高新科技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工具作为研究对象,经检索在国内尚未有相关研究,同时对于政策工具的进一步使用和运行提出了五大建议。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152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