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我戴上了红领巾——少先队礼仪标识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5 07:46

绪论

选择少先队礼仪标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对少先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认识。从小学一年级加入少先队到初中二年级成为共青团员(期间还担任过中队长的职务)韦年的朝夕相处对少先队的认识本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红领巾,关于少先队的其它方面基本都己模糊了。这样一种既熟悉又模糊的认识让笔者不禁思考;为什么红领巾成了自己关于少先队的唯一记忆?少先队到底给我留下了什么影响?这些影响我意识到了吗?这样一个思考跟上面对教育目的的反思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少先队的礼仪和标识。这种思考后疑问的叠加与趋同激发了研究者的欲望,研究者急切地想弄清楚:这些礼仪标识是如何作用于特定对象的?面对这些礼仪标识学生的反应如何?国家对学生期望的政治社会化程度是否达到?"接班人"被培养出来了吗?

.......


第一章身份的转变:少先队员入队仪式


一、身份不同遭遇的尴尬:"我也想戴上红领巾"

一年级学生的遭遇其实正是社会结构在他们生活中的体现。个体不可能独自面对社会生活,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就需要借助于群体的力量,群体有多种表现形式,组织是其中一种。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组织具有极高的权威,它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身处其内外的人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发展是不同的,组织内部的人总是会比外部的人更好一些,因此,二者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一年级学生遇到的尴尬正是矛盾的外在表现。尴尬的出现正显示了仪式的必要性,冲突的存在总要寻找解决的路径,在涂尔干看来,仪式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冲突和争端,从而达到巩固群体的作用。他认为,社会个体通过仪式产生激情并建立认同感从而提醒人们,群体总是比它的任何单个成员更为重要。章程其实正是为送一冲突规定了统一的解决途径。另外,解决的途径其实也暗示了群体的价值。

二、入队前的准备:"马上就能戴上红领巾了"

入队前的准备工作凡乎将全校所有的人都动员起来,大队部在忙着考虑活动当天的各个细节,准备材料;旗手们在努力地训练;大队部各部n骨干协助一年级的班主任宣传少先队的相关知识。一年级的学生则在放学或者午休的时候被组织起来参加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他们学习班主任的样子呼号、敬礼、系红领巾。每天的下午都会看到一年级的学生站在教室里,略显兴奋地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队礼,大声地喊着口号。在行队礼的时候他们总是让自己尽量得严肃起来,紧闭着嘴,挺直腰板成立正姿势,往视着前方,不敢朝窗户外边张望,显示出一副参加重大活动时的庄重。每次训练之前,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都会用其严肃的话语给学生提出要求,在讲解少先队相关知识的时候总能听到她离亢激昂的声音。老师严肃的表情以及热烈的惰感似乎也影响到了学生们,练习结束的时候学生的脸都红红的。

我戴上了红领巾——少先队礼仪标识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研究


第三章面向"大众"和"精英"的漫长塑造之路.....30

一、日常的塑造仪式.....30

二、重大的纪念仪式:为了化会记忆的延续.....41
三、"精英"参与的少代会:对成人政治的模仿.....43
第四章认知的开华;毕业典礼.....48
(一)以"学习"为轴心的毕业班生活图景.....48
(二)Y小学的毕业典礼:"结束,,与"开始".....49
第五章"反抗"与。认同":政治社会化结果的考察.....52
一、学生眼中的红领巾.....52
(一)对红领巾态度的变化.....52
(二)对红领巾认知的过程.........57

二、党和国家认同的结果考察............58


第五章"反抗"与"认同":政治社会化结果的考察


—、学生眼中的红领巾

刚加入少先队的一年级学生是学校里面对红领巾热情最高涨的学生。他们总不会忘记系好红领巾再来上学,所以在学校的检查通报中一年级从没被点到过名字。这一方面要归功于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刚加入少先队,几个月来对红领巾的渴望终于变成了现实,一时的新鲜和高兴让他们"几乎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戴好紅领巾",可说在整个学校里对红领巾最在意最放在也上的就是他们。在佩戴红领巾上,他们的动作也显得更神圣一些,研究者曾经观察到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系红领巾的场景,如上台表演前一样精也。不像其他年级的学生胡乱地将红领巾套在脖子上系一下就结束,她先将红领巾放在桌子上,然后将红领巾折两下,随后将自己的衣领竖起来,将红领巾系好,放下衣领后再整理一遍红领巾。他们可以说是对佩戴红领巾最积极的学生。好景不长,随着入队及红领巾带来的新鲜感渐渐消失,一年级的学生也开始出现忘记戴红领巾的情况,不过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讲,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还是最好的。

二、党和国家认同的结果考察

从ZA和ZB的回答来看,不难看出在少先队的熏陶下对于党和国家的一些政治宣传他们还是有一些了解,对于这些政治的宣传他们基本上都已接受。但是不同的身份使得他们的认识产生了不小的差距,对比ZA和ZB可以看出,尽管身在同一个班级,但是由于一个是中队长一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他们接触到的政治信息不尽相同,受到的政治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对少先队与共产党的基本关系上ZA只能模糊的记得一些,沈却能将一些政治的表达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在未来是否会加入共产党的问题上,ZA的回答不是很清楚,而ZB却能坚定的回答说自己一定会加入,并把加入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先队是为了"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单就这点来看的话似乎沈才是少先队希望培养出来的对象。但是,正像沉默的大多数。在社会中的扮演的角色一样,少先队中的大多数也扮演了相同的角色,构成了少先队的基础,维持了少先队的运转。
........


结语


质性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研究中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要先入为主的加入自己的判断。虽然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提醒自己这一点,但是还是会在不经意间迷失自己。另外,本研究虽然少先队礼仪标识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其背后的意蕴及更加复杂的理论层面的东西研究者并没有完全说清楚,这与学科的视野有关也与研究者理论准备不足有关,以后的学习研究中,还需要继续探讨。最后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本文对"政治狂会化"的理解。总能感觉到周围的人对"政治"持有不当的理解,略有谈政治就变色或者不知如何谈下去的感觉,其实这也可能是当今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这里研究者只想说,其实我们不必采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政治并谈论"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由国家主导的过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参与进来,既然身处其中,理性客观面对即可。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4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4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