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5 07:48

1 前言

学校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阵地,加强体育锻炼,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成长,同时还可广泛的发现人才,为国家体育界储备后续力量。羽毛球运动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高校,在北京从 1978 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市性质的羽毛球高校联赛,1986 年,北京大学、成都地质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学校先后成立了羽毛球协会,加快了高校羽毛球发展,同年的 8 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邀请赛”,参加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化工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大学等17 个学校代表队。近年来,随着竞技羽毛球和群众羽毛球的迅速发展,高校羽毛球也逐渐普及,在一般类高校中,都开设了羽毛球选修课,为喜爱羽毛球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C. Couppe 等研究学者分别在其研究论文中研究了关于羽毛球损伤、羽毛球技术训练、羽毛球力学特点,对羽毛球的击球原理进行了细化研究,并且针对其原理研究了羽毛球损伤机理及预防方法、羽毛球技术特点及训练方法、羽毛球的骨骼肌运动原理及有效击球动作研究。在《Shoulder rotational profiles in younghealthy elite female and male badminton playersrslanoglu,MertAydogmuş,Cansel Arslanoglu,Omer Senel》曾提出通过训练肩部的转动来带动下肢的积极移动,,从而可以击出更加主动的球,掌握比赛节奏,再一次深化了羽毛球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①。综上所述,通过查阅国外羽毛球相关的文献发现,国外在羽毛球项目的研究上,大多是从提高身体素质的角度出发,由身体素质的提高来带动学生羽毛球技术提高,在日常训练中对柔韧性、爆发性、耐力、速度等素质训练要求较高。在技术训练方面,注重击球时对身体各关节角度的掌控,从力学和生理学方面研究适合击球的角度,从而击出高质量羽毛球。相对的,国外研究中对羽毛球教学现状的研究较少,即便有学者提出了教学的重要性,也是把目光投在了由其他因素来带动技术提高上(如反应时、上肢旋转的带动下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较少,没有整体性的提出羽毛球教学研究,缺乏对羽毛教学的系统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羽毛球的迅速火热发展,羽毛球的各项技术被该领域专家所重视,各项技术的研究也愈加的细微。在羽毛球教学领域,羽毛球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认识羽毛球自身特点是掌握羽毛球各项技术的基础,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对羽毛球运动的特点规律充分认识,注重力量、灵活性等素质训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日后羽毛球技术的发展和竞技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王志远(2012,5)指出羽毛球运动诞生在 1873 年的英国,1920 年传入我国,并迅速成为我国优势奥运项目。羽毛球有全身运动、力量可调节两大特点。其一,羽毛球运动时,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运动都需要在场地上不停的跑动,不断地控制身体击球,中间伴随着急停、加速、跳跃等多方面身体活动,对身体的灵活性、力量、柔韧、速度都有考验;其二,羽毛球运动的力量是可以掌控的,根据运动人的年纪、身体情况来自行掌握运动的强度及时间。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3.1 研究对象................ 11
3.2 研究方法............ 1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
4.1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13
 4.2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发展对策研究................. 34
5 结论与建议.......... 39
5.1 结论.........39
5.2 建议........39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尽管近年来新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一直在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在教学中依然是不可被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指导、示范、管理学生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并且学生的主体性也需要优秀的教师来保证,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与否,或是发挥的程度大小,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安排和统筹。因此,调查羽毛球教学现状时,了解教师师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主要针对长春高校羽毛球教师的专业程度、学历水平、和羽毛球教学经验来了解羽毛球教师的师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从羽毛球教师的专业、学历、从教年限、教学自愿情况等方面来发现羽毛球教学中教师自身存在问题。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2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发展对策研究

如今高校中羽毛球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均衡,有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刚引进的新教师,在年龄的两个极端也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新教师往往善于变通,容易和学生走的更近,却容易在教学上因为缺少经验而事倍功半。而老教师有大量教学经验,往往掌握事半功倍的教学手段,缺点却是不容易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新教师和老教师一起构成了整个羽毛球师资队伍,新教师和老教师一起进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才会提高。团结协作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有效方法,教学中,老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工作经验,引领新教师掌握高效率教学方法,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学习新教师身上的创新和干劲儿。新教师也要虚心请教老教师教学经验,同时融合自己新的教学手段,不断研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师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态度也较为积极。5.1.2 高校羽毛球教师有一定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但岗后进修学习机会较少,不能充分与外省教师进行交流。5.1.3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形成了以锻炼身体,激发羽毛球兴趣为第一目标的教学观念。且教学内容以羽毛球基本技术为主,高难度技术教学内容较少。5.1.4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仍然陈旧单一,教师有创新意识,但没有普及实施。5.1.5 长春市高校学生对羽毛球课意在锻炼身体和获得快乐,对羽毛球技术学习并不积极。在此背景下,羽毛球课堂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羽毛球运动兴趣。5.1.6 长春市高校羽毛球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但在数量上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开课班级较多,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学生上课自备球拍和球,严重制约着羽毛球教学的开展。

5.2 建议

5.2.1 合理运用学校教师资源,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提供羽毛球教师再学习、再培训、互交流的平台,建立专业羽毛球教师队伍。5.2.2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羽毛球兴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羽毛球竞技水平的培养。5.2.3 羽毛球教师应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打破陈旧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多形式教学。5.2.4 学校加强羽毛球竞赛的组织力度,宣传羽毛球文化,开展羽毛球社团、乐部、协会,定期和相邻院校进行比赛。加强学生羽毛球兴趣的培养,扩大羽毛球爱好者人数。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4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4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