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年人的抱怨行为—— 成年人抱怨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一直以来,知识界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关注人们的抱怨行为,不难发现,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抱怨的书籍,笔者多采用温暖的文字、多彩的故事,向读者阐述抱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改善抱怨行为的建议。这种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能够为处于困顿中的人们带来一丝希望,但其经验式的说理难免隔靴搔痒,无法对人们的抱怨行为进行科学理性的剖析。然而纵观目前学术界对抱怨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市场营销学、语言学等领域,心理学对其的研究也多聚焦于经济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以顾客或组织内成员抱怨行为为研究重点。市场营销学、语言学等领域对抱怨行为的研究较为广泛。其中,市场营销学对抱怨行为的关注主要体现于对顾客抱怨行为的研究,如探讨顾客抱怨行为的内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等(熊文彦,2013)。而语言学研究抱怨语,主要集中在对理论的描述、分类和两种语言的语用对比上(袁陇珍,王小龙,2011)。可以清晰的看出,市场营销学、语言学仅研究了抱怨行为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市场营销学关注顾客抱怨行为,而忽视了更为频繁的日常生活中的抱怨行为;而语言学关注体现在外部言语上的抱怨语,而忽略了抱怨者产生抱怨行为时的内在心理特征及抱怨行为的影响因素等等。
......
2 文献综述
2.1 抱怨行为的定义
结合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过去研究者对抱怨行为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不满意是产生抱怨行为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范秀成,赵先德,庄贺均,2002),即若产生了抱怨行为那么主体对客体一定存在不满情绪,但抱怨行为只是宣泄不满情绪的一种选择。其次,抱怨行为通常既体现在言语上,也体现在行动上。最后,可按照抱怨的动机对抱怨行为进行定义。上述抱怨行为概念中,本研究较为赞同 Singh(1988)对抱怨行为的界定,即抱怨行为是指由某次感知不满意引发的一系列行为或非行动的多重反应。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含义:抱怨行为是由不满意引发的;抱怨行为可以体现在言语上,也体现在行动上。
2.2 抱怨行为的相关理论
处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它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主要是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等等;安全需求是指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缓解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惹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尊重的需求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张仁一,2003)。这五种需要正像金字塔的阶层一样,从下往上逐级递升,但其次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顺序是可以变化,也会有例外情况。五种需要还可根据满足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感情需要三者均需要通过外部提供的资源才可满足,属于较为低一级的需要;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主要是通过个体内部的因素才能得到满足,隶属于高级需要。而当个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就有倾向于产生抱怨行为以发泄不满,缓解焦躁的心情(胡志超,2014)。3 研究架构与方法............20
3.1 研究架构及流程 ...............203.2 研究方法 ...................22
4 研究一:成年人抱怨行为特点之探析....... 28
4.1 研究目的 ...........28
4. 2 研究问题...........29
4.3 研究方法 ...................30
5 研究二 成年人抱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模型建构...........100
5.1 研究目的 ............................100
5.2 研究问题 ................100
5.3 研究方法 ...............101
5 研究二 成年人抱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5.1 研究目的
正如研究一扎根所得结果,抱怨行为对抱怨者乃至抱怨倾听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影响。抱怨会影响抱怨者的身心健康,使抱怨者过于关注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抱怨者的人际关系,同样,对抱怨倾听对象而言,抱怨还会向他们传递负面的能量,影响他们的心情。然而,心理学界却鲜少对抱怨的研究,未有统一的定义,测量工具也还处于摸索阶段,针对国人抱怨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更是匮乏。故本研究在研究一扎根结果的基础上,开发《成年人抱怨行为问卷》,作为调查成年人抱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评量工具。此后运用自编的《成年人抱怨行为问卷》对成年人抱怨行为现况以及背景变量在抱怨行为上的差异进行考察,并结合《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探究成年人抱怨行为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构建成年人抱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5.2 研究问题
(1)成年人抱怨行为问卷的维度为何?信效度如何?(2)成年人抱怨行为的现状如何?(3)成年人不同背景变量在抱怨行为上的差异如何?互作用如何?(4)成年人抱怨行为与各背景变量、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关系为何?(5)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对抱怨行为的预测作用为何?....
6 总结论与建议
(1)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符合条件的综述类文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谈及 21个研究角度,,包括现状、成因、影响因素、干预对策、概念界定、结构分类、测量方法及工具、表现形式、研究方法、应用、结果、主体特点、对象特点、内部机制、过程阶段、动机、特点、相关概念辨析、跨文化比较、途径、预兆。(2)结合研究者兴趣、研究能力及限制,最终确定抱怨的本质、前提条件、抱怨者特点、抱怨倾听对象选择标准、抱怨内容、抱怨动机、抱怨结果、表现形式、影响因素、测量工具、现状共 11 个研究角度作为此次研究着手的突破口。(3)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编制成年人抱怨行为访谈提纲,分为抱怨者和抱怨倾听对象两个版本,均为 9 题,提纲经过专家效度及预访谈的检验,信效度良好。
参考文献(略)本文编号:164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