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性影响的作用机理和实证检验
第 1 章 绪论
本文拟在梳理相关理论和前沿文献的基础上,从技术进步方向和异质性能力角度出发,建立理论模型考察有偏技术对于家庭收入流动性及其不平等效应的影响机制。结合我国数据利用数值方法计算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不平等和收入流动的作用强度,将异质性能力对家庭长期收入的贡献进行了分解。在依据我国数据对我国收入流动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后,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初步验证二者关系。之后使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在省域层面和个体层面上验证了我国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收入流动性强度和方向的作用。进一步的,在门槛回归中检验技术进方向的作用是否在市场化水平上存在门槛效应,在个体层面检验城乡差异对于技术进步方向和收入流动方向关系的变化。本文对技术进步方向影响我国收入流动性给出了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
.....
第 2 章 收入流动性与技术进步方向文献综述
2.1 收入流动性文献评述
传统对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多使用基尼系数或泰尔指数作为收入不平等的衡量指标。然而由于这两种指数都基于给定时间的收入截面数据,其数值只能反映收入不平等的静态格局,难以刻画群体中收入位次的转换。个体间收入变化的差距会使得个体在不同时间处于不同的收入阶层,上一期的低收入者在下一期有可能成为高收入者。若期初的低收入者升至高收入阶层时,其收入的增长刚好等与期初高收入者在期末退出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下降,那么此时基尼系数或者泰尔指数在两期中无变化,但显然的,社会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例如,期初收入向量为(1,10,100),期末收入向量为(100,10,1)。显然,两期收入的结构发升了很大变化,考虑两期的总收入,我们发现三个个体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期末的收入不平等应小于期初的收入不平等。但若我们计算两期的收入不平等指标(基尼系数或泰尔指数),会发现两期的不平等指数相等。基于传统收入不平等指标对个体收入跨期阶层转换描述的局限,相关研究者提出了收入流动性指标用以描述个体收入的这种动态变化。2.2 技术进步方向文献评述
经济增长理论一直以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作为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其中技术进步作为内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Hicks(1932)便提出了技术进步方向理论,Hicks 认为,当资劳动比不变时,技术进步会倾向于提高某种要素的边际产出。由于早期宏观经济数据多支持 Kaldor 事实,即多数国家的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份额比较稳定,假设总量生产函数为 Cobb-Douglas 形式成为经济增长研究的主流。然而,C-D生产函数的假设暗含技术进步对要素边际产出没有影响,即技术进步为中性特征。早期技术进步方向研究多以要素价格昂贵作为技术进步有偏的解释(David(1965)、Samuelson (1965)、Phelps (1967)),然而这种说法与事实有定差距,缺乏说服力。数据和计量方法的限制,使得技术进步方向理论在学界并未得到重视。第 3 章 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性影响的作用机理与数值模拟.........23
3.1 理论模型设定............... 233.2 技术进步方向、收入流动性的均衡特征............ 25
3.3 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 34
3.4 本章小结....... 48
第 4 章 我国技术进步方向与收入流动性的测度及动态相关性分析.....51
4.1 收入流动性的测度与分解....... 51
4.2 技术进步方向的测度................... 73
4.3 收入流动性与技术进步方向动态相关性分析 ........... 87
第 5 章 我国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99
5.1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99
5.2 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强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分析 ........ 103
5.3 市场化视角下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 107
5.4 本章小结...... 114
第 6 章 我国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方向的作用效应——基于多元 LOGIT 模型的实证分析
6.1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在第 5 章中,我们利用第 4 章计算的收入流动性数据和技术进步偏向性数据对技术进步偏向性如何影响绝对收入流动性和相对收入流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无论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数还是相对收入流动性指数,其代表的均为省内居民收入的变化程度,然而并不能反映个体收入的变化方向。并且前述模型的解释变量均为省际指标,而居民收入的变化更多的与其微观层面的变量相关。本节我们将应用面板多元选择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偏向性是否在微观层面上影响了个体的收入变化,其作用方向如何。
6.2 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方向作用效应的实证检验
家庭规模越大,收入的稳定性越高。我国现阶段的年龄结构有老龄化趋势,家庭赡养结构多以夫妻赡养老人加小孩为主,人口数量大的家庭,其赡养比一般较高,较高的赡养比迫使家庭内劳动者寻求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其收入位次变化的可能。(4)受教育年限的系数在两种情况下均显著为正。家庭学历较高意味着劳动者人力资本较高,其工作流转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同时升高。对比两模型的系数发现,受教育年限对于收入向上流动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收入向下流动。(5)补助收入份额的系数在两种情况下均显著且小于 0。由于我国补助随通货膨胀逐年增长,所以补助收入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稳定,,而补助收入的比例越高,表示家庭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越强,显然此时收入位次的稳定性越高。(6)农业收入在两种情况下均不显著。农业收入的比例对于家庭收入的变化影响不大。(7)商业收入在 Mobility=1 时显著为正。......
第 7 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时序数据,数值模拟在不同技术进步方向下,家庭收入位置转换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动态演变过程。之后本文对我国全国、省域和城乡三个层面的收入流动性做出了计算和分析,比较了各收入流动性指数的差异。其中收入流动性指数主要包括两种相对流动性指数(Hart 指数和 Schorrocks 指数)、绝对流动性指数(FO)、绝对流动性的三种分解效应,同时本文建立了收入流动性方向指数考察个体收入变化的方向。应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方法结合非线性似无关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我国全国和省域生产函数进行了估计,得到要素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相关参数,据此计算了 1978-2012 年我国全国和部分地区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对技术进步的偏向程度和变化进行了分析。运用动态相关系数、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本文对我国收入流动性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9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