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基于DEA法的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绩效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9 16:38

第 1 章 引言

山西省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近年来也越来越大。2007 年山西省民生领域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支出合计 416.14 亿元,2015 年三项民生支出合计已增至 1428 亿元,2007-2015 年之间都保持较高比例的增长并且每年这三项民生财政支出占财政预算执行总支出的 40%左右②,政府财政的巨大投入对提高民生水平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在教育方面,“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完成建成 1000 所幼儿园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全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在医疗卫生方面,实现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 15 元提高到 40 元;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连续 11 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达到 2630元,年均增幅 10%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立经济困难高龄与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惠及近 18 万老年人③。

基于DEA法的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绩效实证研究

......


第 2 章 民生财政支出理论基础与实证方法


2.1 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的各种调节方式,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使资源配置结构达到最佳,产业结构合理,,不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二是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在经济的各个循环周期中,经济可能会出现波动或者衰退现象,这就要适时使用积极财政政策等其他财政手段,弥补市场中的缺陷,促进就业,达到经济平稳发展的目的;三是收入分配的职能,通过购买性支付和转移性支付实现全社会的收入再分配,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现象的产生。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公益性、规范性的特点。公共性是指财政支出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凡属于这方面需要的市场领域财政都应该涉足,如公共设施建设、公共医疗等方面,不属于的财政不应介入;公益性是指财政支出应以满足公共需求、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不应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财政应更多用于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规范性是指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公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利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政府也有责任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水平,更好的将财政资金用于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2 民生财政支出理论

经济领域的效率衡量的是一个团体或组织投入、产出比例的关系,用公式可以简单表达为“生产率=产出/投入”,如果一个团体或组织能在较少的劳动时间或较少的投入条件下,创造出较大的价值或较多的产出,则说明该组织效率较高。效益、效果和绩效以及其他相关术语经常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从本质来看,它们不存在实质性差别,所描述的经济内含都是从投入产出关系的角度出发,评价资源配置的效率状态。财政支出效率本质上归属于经济效率范畴,就是将经济领域中的效率理念融入到财政支出管理中。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调控宏观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调节收入差距等职能的财政手段。


第 3 章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20

3.1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 ....... 20
3.2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成就 .......... 22
第 4 章 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分析........ 26
4.1 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评价指标选取 ............ 26
4.2 数据来源与模型导向选取 ................. 28
第 5 章 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分析............... 36
5.1 指标选取说明 ................. 36
5.2 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实证研究结果 .............. 36
5.3 动态效率分析结论 .............. 41


第 6 章 提高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绩效的对策


6.1 优化民生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结构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部分地市的效率损失由规模效率不足导致,导致规模效率不足的原因是财政支出力度不够,如太原市与晋中市,都亟需加大对民生域建设的投入。而财政收入放缓,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本市可用于支配的财政资金无法保障该目标的实现,而单单依靠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无法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注意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丰富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在保证政府在民生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中的主导责任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公众参与兴办民生公共服务,逐步丰富民生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有效解决民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不高等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更好地推进民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合同外包、承包、公私合作模式(PPP)等方式,加深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还可以满足居民对民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6.2 因地制宜提高民生财政支出绩效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太原市、长治市、晋中市、运城市都应该继续加大民生各个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但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面各有侧重点。太原市应重点提高医疗卫生领域的配套设施效率,提升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长治市应注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两个方面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晋中市应注重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两个方面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运城市整体效率值排名均比较靠后,在三个方面都需要加强民生财政资金绩效管理。
.....


结论与展望


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国内经济增速下降,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处理好财政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通过研读大量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民生财政支持绩效评价的法律保障等问题。在实证部分中采用 DEA—BCC 模型与 Malmquist 指数法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对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存在规模报酬状况不均衡、民生财政支出普遍低效率、地市内部民生财政支出各领域效率不平衡、各地市间民生财政支出效率不均衡等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民生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结构、因地制宜提高民生财政支出绩效、兼顾经济建设和民生财政建设发展、健全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等对策。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9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9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