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布时间:2016-11-09 16:41

1 绪论


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中新课改的进行,特别是高考改革的到来,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同时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改革之后不再分文理科,具体学哪几科,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权。而历史课长久以来处于 “副科”的位置,就算学了,也没有多大用处;此外,历史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它涵盖了从古至今、由中国到世界的各方面的知识,范围广、内容繁杂,使许多学生在历史课面前退缩。因此怎样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有效果地学历史是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要想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掌握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也就好对症下药了,因此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来指导教学,强化理论就属于其中的一种,也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理论。强化一词并不是斯金纳的发明专有,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巴甫洛夫都曾对强化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但是对强化作了深入研究,使强化成为系统而全面的一个体系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也是斯金纳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强化理论作为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比较多,用来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强化理论还经常被用于运动员的训练中,可以强化训练运动员做每一个标准的动作。研究强化理论在某一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的并不是很多,而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系统的研究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就更少了。因此,本文的研究对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


2 强化理论概述


2.1 斯金纳对强化的定义

斯金纳把有机体的操作在环境和行为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反应以及在一系列操作中反应和强化按一定顺序发生的联合序列叫做列联(或关联性)。③换句话说,就是列联是由有机体所处的环境、它的操作及其结果组成的,只有处在具体列联中的环境,强化才能对行为发生作用。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强化的大多数事件是和有机体生存的生物学过程相关联的。例如,在斯金纳的试验中,食物对饿鼠的强化是由于借助食物的强化而获得能力,这是生物进化发展的主要部分。随着环境的日益复杂,有机体对待环境的行为方式也更加复杂多样,它可以用各种机械的或物理的活动方式来改变环境,同时也改变着自身。有时环境改变了,旧的行为形式因得不到强化而消失,,而新的强化结果形成新的行为形式,有机体的行为即得到增长,从而使它能够逐步获得对任何特殊环境得以适应的可能。这样,强化的概念在斯金纳的体系里成为有机体成长的基本要素,尤其在学习理论中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2 斯金纳对强化的分类

人类在形成一些复杂行为的过程中,次级强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如果行为只有通过初级强化物才能得到加强,那么人类行为的全部技能将局限于生产食物、饮品、睡眠等活动。其次,次级强化在复杂行为的早期阶段和一些未来结果之间形成纽带。例如,人们被说成是为了金钱和喝彩去写文章或写书,它们可能是奖赏,但是,它们不能及时出现而起强化作用。在一个人写作时的强化物是:有意义句子的出现、弄清难题、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等。正是这些条件性强化物,而不是最终能否出版或得到喝彩,维持一天接一天的写作行为。

3当今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认知特征与心理特点分析............................ 9

3.1 高中生历史学习的现状...............9
3.2 历史学习的心理过程................... 10
3.3 高中生对历史的认知.................... 11
3.4 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 12
4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4
4.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14
4.2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14
4.3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效果........................27
4.4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中注意的事项...............28
5 结论.....................29

4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4.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毫无章法、随意的使用,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①第一,一致性原则。主要是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强化时,所选择的强化的内容、标准要始终保持同一性,避免出现前后相互矛盾。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给予了表扬,但另一位教师却对学生的同一行为给予了否定或忽视,同一学科的两位教师对待学生的同一行为却莫衷一是,前后矛盾,这让学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不知所措。因此,强化必须要坚持一致性原则。第二,客观性原则。主要是强化要客观、公平、科学,不能凭自己的意志来做,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为了使强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和提升教学评价的水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排除个人的主观上的一些偏见,要一视同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视角来指导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于某一阶段的表面发展,要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

4.2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在教师讲甲午中日战争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当时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播放了视频《甲午大海战》时,个别学生一直在讨论电影中邓世昌的扮演者陆毅,并有一个学生大声喧闹要看整部电影,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这时教师把带头起哄的学生带到教室外隔离起来,直到下课结束。同时让班里其他的同学正常看完视频,并让他们讨论问题甲午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整堂课表现特别好的几名学生奖励一支笔。同时要让教室外的学生听到教室内的情况,通过别的同学得到了奖励而自己因为犯错没有得到,使他意识到自己以后要好好努力学习。为了确保计时隔离有效,学生被排除在外的环境必须为正强化环境,学生被安置的环境一定不能为正强化环境,否则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行为。如果让学生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其他班的学生走过来与他攀谈,那么计时隔离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5 结 论


通过研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掌握了高中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了解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理解历史学习的本质;拓宽教师对心理学应用的看法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增加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国内研究斯金纳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比较少,可以参考的文献有限,在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强化理论的研究中,发现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在使用强化物时,大多数是运用奖励类的,导致强化物的选择范围狭小;而学生一旦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是该如何惩罚,但是惩罚并不能彻底的改变坏习惯,只能在短期内防止行为的再次发生;在使用计时隔离时,往往会忽略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时才使用计时隔离方式,对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管时间前后都要保持同样的态度;在塑造任何新的学习行为时,往往塑造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因此有时没有足够的耐心,容易急功近利;在使用提示时,对于同一类问题经常反复提示,导致学生比较厌烦,因此一旦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反应,就不要再提示了。另外,每个不同的强化程式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何根据学生的问题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强化程式;强化有很多方法,怎样具体结合使用不同的强化方法;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9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9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