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针灸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9 16:44

引言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物与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和其它非药物治疗如也理疏导治疗、认知治疗、电击疗法、光照治疗、针灸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中的抗抑郁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联合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但药物副作用(性功能障碍、视力模糊、焦虑/紧张等)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或造成病情进一步加重。一项国外的研究表明,非药物干预对改善睡眼是有效的而国内外报道针灸对抑郁及睡眠障碍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从Cochamne等循证医学资源发表的其他医学文献证据表明,虽针灸或针灸综合疗法等替代医学在改善抑郁症及其导致的睡眠障碍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在研究数量和方法上尚欠缺,文献质量较低,需要更高质量文献来验证其疗效。

......


第一章文献研究


1.1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认识

抑郁症是除了具有持久的情绪低落外,还有对事物的兴趣减退以及对性功能的影响和日常生活精为不足等表现,是本病临床上的典型特征,躯体不适症状也是抑郁症常见的伴随症状,其高患病率、复发率和社会功能衰退率极高。睡眠障碍作为抑郁症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该病还与冠也病以及高自杀率高度相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社会功能。睡眠障碍作为诊断化及评价抑郁症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的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抑郁有着重要的关系。近年研究表明,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失眠常先于抑郁症发作以,而抑郁症的诸多症状如疲劳、动力不足、情绪低落、绝望感、记忆力难以集中等又可导致失眠程度的加重以。据化研究人员推测,在某种倩况下,失眠与抑郁是相互影响的并且许多研究强调了抑郁与失眠的"共病"关系,抑郁通常与失眠共同发生,将近41%的抑郁症患者报告遭受失眠困扰并且这种状态能被诊断为"失眠"。同样,20%的失眠患者具有抑郁症状。这项2011年的分析显示,失眠患者较睡眠正常人群罹患抑郁症的风险高2倍而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其患失眠的风险较正常人高2.5倍Bti。

1.2中医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认识

现代中医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病因机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一般的失眠发病机制有区别,抑郁症是由于情志失调导致情绪不舒脏腑气血失调,病位在肝和也,与肺、脾,肾等脏腑相关,致病因素气郁为先。肝主疏泄,喜畅达而不能抑郁,气血和调,肝气舒畅的时候,则人精神愉悦,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精神抑郁,出现情绪低沉,两胁疼痛、多疑善虑、失等郁证的病理现象。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了人体生命的生理、也理活动,脑为髓海,主情志,是主导也理状态的最重要基础。当脑受外界刺激或者不足时,气血失调神则不安,人体明阳平衡节律失调,或阳不阴,阴不入阳,均可导致脑对人体正常睡眠生理活动的失控,导致不寐。也与胆,也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神安定,则能睡眠,必神不定,则阴阳失衡,也神不安与失眠的主要所在,所以也与胆对情志的条畅和睡眠密切相关。除上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认识。王俊等?认为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是情志导致气机不畅棄乱导致阳气不达于脑而导致抑郁症睡眠障碍。

第三章临床研究.........35

3.1病例选择......35
3.2研究方法......36
3.3结果......41
第四章讨论......57
4.1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理论依据......57
4.2整合方案改善抑郁失眠依据......58
4.3理论基础及选穴依据......59
4.4对照组西药的选择......61
4.5量表的选择......61
4.6结果分析......63
4.7本研究创新点......66
4.8不足与展望......66
结语......68

第四章讨论


4.1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理论依据

关于针灸的研究还很少,众多针灸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RCT研究已证实了针灸的内在有效性作为与互补与承启关系的,进一步检验针灸在真实环境中的临床效果,可提高针灸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证据质量,为今后针灸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实际应用推广以及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与RCT有互补与承起的关系以如肿瘤、冠心病、异位妊娠、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及一些中药注射液的研究中,采取模式进行的研究己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针灸临床方面、尤其是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方面相关文献相对较少。针灸的治疗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其干预措施存在个体化差异。目前的针刺改善抑郁失眠的临床研究循证证据尚不足,在RCT研究中,由于伦理限制、观察时限等因素,其临床实践决策受到一定限制,则可以作为RCT的补充,可以检验干预措施检验在真实医疗环境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更加宽泛的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大量的真实医疗信息,对其进行先进的数据处理,得到更贴近真实临床环境的医疗信息,便于临床推广。但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上的难度,以及干预措施与疗效结局的因果关系的解释,对临床研究较有挑战。

针灸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


4.2整合方案改善抑郁失眠依据

目前现代研究已经有不少关于整合针灸学模式的探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是整合针灸的典范,现代中医研究表明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是治疗脑梗死更为有效的方式,则是现代中医治疗疾病整合医学思维的具体体现。随着针灸医学的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针灸技术,也出现了火针、腹针、舌针等现代针刺技术,丰富了针灸临床的治疗手段,但这些技术各有特点,只有在临床上将这些技术有机结合,才能提高针灸疗效。所以整合针灸学的内涵,不仅包括治疗技术上的整合,还应当包括针灸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还应当包括针灸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针灸临床上出现的难点并提供治疗思路。且抑郁失眠的治疗相对复杂,其机制、临床症状和预后表现除多样性,且大多抑郁症患者都常伴有躯体疾病。2010年第三版美国APA协会关于《抑郁症治疗指南》中专门提到了"与相关专科医师协调治疗的方案",突出了综合疗法在对抑郁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近年对抑郁与睡眠障碍关系研究中认为睡眠与抑郁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对睡眠的治疗有助于抑郁症减轻,有研究显示单一的药物治疗或者也理治疗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结合药物与药物、认知行为心理疗法、经皮电刺激等相结合的综合疗法较单一疗法疗好,同时对伴有治疗抵抗的慢性失眠患者能够减少安眠药物的使用。
......


结语


目前西医的治疗抑郁症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也理治疗和电疫事治疗等,其中以运用抗抑郁药或抗抑郁药与镇静药的联合使用的药物治疗为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经络麻穴与中药共同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及防病保健的效果,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治疗肺系疾病、脾胃疾病、皮肤病等慢性病上发挥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了解针灸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治疗的实际效果,本研究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实效比较研究策略(CER)模式及真实世界研究方法,设立药物阳性对照,使用PSQI、HAMD、ISI、SF-36、TESS等量表对针灸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针灸综合疗法及针灸+西药治疗能有效降低PSQI、HMD、ISI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针灸组、西药组及针药组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其抑郁症状的改善都是有效的,三组疗效可能相当。但针药组及针灸组对比西药组,可能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少。认为针灸结合帕罗西汀及针灸综合治疗、或单纯使用针灸综合治疗在改善程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方面较单纯口服帕罗西汀治疗有优势。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9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9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