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颈性眩晕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范炳华教授对其诊治经验的总结

发布时间:2016-11-29 21:11

第二部分范炳华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主要学术特色


一、以"上虚"立论认识颈性眩晕的病机

眩晕一症,自古以来早已有之。其病因多归咎于"气"、"血"及外邪。最经典的论述,始于《内经》中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的发病,肝风内动,风阳干扰清空是眩晕发病的重要机理。其后张仲景提出并重视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其在多处论及因褒致眩,如"也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必下痛,脑间有水,眩惇者,小半夏萃汤主之";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也提出了"无褒不作眩"说法。金.刘完素的《河间六书》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以及后来的疲血、外邪也是引起眩晕的因素之一。这些病因病机解释了许多内科、五官科和外伤引起的眩晕的病机,但却未能很好地解释现代医学中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二、从"症因相关"入手详查颈性弦晕病因

目前的检查手段中,可检查血管走行的手段有三维重建的CT血管造影(3D-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检查椎动脉形态方面,两者都可清楚显示血管形态,但CTA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和椎动脉的相应关系,而MRA却不能显示骨结构。送对于我们推拿治疗来说可找到出现问题的节段,针对性地治疗,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我们选择3D-CT血管造影(3D-CTA)并通过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来作为颈性膝晕的检查手段。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在进入颈椎横突孔前,椎动脉行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及其他肌肉之间。于颈前方上行至横突孔进入,贯穿。横突孔入烦交会于颅内基底动脉。马兆龙等根据其走行又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是颈部或椎前部;第二段是椎骨部或横突部;第三段是枕部或椎部;第四段是颅内段。临床多以第二、三段发病率最高。椎动脉的主要分支有脑膜、脊髓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

第三部分范炳华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理论依据与临证经验.......24

一、理论依据.....24
二、临证经验.....25
(一)颈性眩晕对因推拿治疗的方法.....25
(二)基于"上气不足、髓海不足"论的中药治疗.....28
第四部分颈性眩晕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29
一、临床资料.....29
(一)研究对象.....29
(二)诊断标准.....29
二、观察方法.....30
(一)观察指标:.....30
(二)样本量估计.....30
(三)统计方法.....30
三、结果.....31
四、分析与讨论.....39
五、小结.....50
结论.....51

第四部分颈性眩晕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


一、临床资料

从2012-2014年,在范师专家门诊和本院推拿科门诊收集到的符合诊断标准颈性眩晕患者。1.诊断标准:参考《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制定》。a)以头晕或眩晕为主。(2)合并有颈项疼痛不适,或合并恶心、呕吐、失眠、耳鸣、耳聋等其中的部分症状。(3)眩晕呈突发性、阵发性、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发作间歇期可有跌倒或欲跌感。(4)X线检查:钩椎关节增生,颈椎体前后缘增生 ,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关节或脊椎关节半脱位。(5)或CT、MRI证实具有颈椎小关节错位、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足等退行性变者。(的排除必血管疾病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及头部外伤后的眩晕或其它全身中毒、代谢、感染性病引起的眩晕。综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符合以上标准的即诊断为颈源性眩晕。

二、观察方法

1.病人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既往史等。2.观察组填写临床症候观察表。对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必慌、胸闷、颈痛活动受限等各种症状进行频数统计。3.TCD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深圳CBS-IIA彩色经烦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峰值(Vp)和异常流速血管的支数。4.拍摄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动力位和张口位片,观察颈椎賽齿间隙、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后关节、颈椎序列稳定性等。

颈性眩晕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范炳华教授对其诊治经验的总结

......


结论


第一、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在于"上虚则眩,髓海不足"。"上虚"是本病的外在表现,其病理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气滞-气滞血疯-脑灌注不足-致虚这几个阶段。第二、颈性眩晕诊断时以头晕为主症,以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后枕痛为次症,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多普勒检查双侧流速异常时建议做3D-CTA检查。第三、治疗时掌握辨症求因,有错必纠的原则。治疗手段除常规推拿手法外,结合X线检查和TCD、3D-CTA有目的地选择整复手法或"三部推拿法"进行治疗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8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98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7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