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为例
1 前言
微课,即微课程,目前学者对微课程的理念和核心理解一致,但对其概念界定各有千秋。国内学者分别从课程、课程资源、视频、经验系统等各个侧重点给出了“微课”的定义。课程方面,比如黎加厚提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 10 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7]。课程资源方面,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8]”;视频方面,焦建利认为它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9],李巧芳等认为它是把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短小精悍的视频等[10];经验系统方面,佘剑波等认为“微课程是学生在混合学习环境中随时、随地、随需获得的全面、个性化发展的经验系统。[11]”综合看来,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在体系中既包含讲授知识内容的部分,还应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
......
2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需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见解,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而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人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迁移。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以利于建构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与维果茨基对社会性相互作用的重视以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学伴的交往中,可以将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区,并创造更大发展的可能,这也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2.2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经验之塔”由美国视听教育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戴尔在 1946年出版的《视听教育学》中将“经验”描述为人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并且将各种获取经验的媒体或途径按照抽象程度的差异概括为三大类别: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如图 2-1)。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由塔基到塔顶排列的十个层次成了塔式图解,这十个层次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依次排列,也就是说位于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就说明了在教育教学中应从具体的经验着手,逐步上升到抽象。反过来说,教学不能仅仅止于具体的经验,还要向抽象发展,形成概念。“经验之塔”理论将人们获取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复杂关系浓缩到一个简单的塔式图解中表示,有助于人们选择和组合适应于特定对象和课题的教学媒体,并将它来传递教育信息,促进学生的经验升华为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51]。
3.研究方法................13
3.1 文献法............ 133.2 案例分析法......... 13
3.3 问卷调查法............... 13
3.4 访谈法................ 13
4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视频资源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14
4.1 教师问卷........... 14
4.2 学生问卷...................... 19
5 生物微视频资源的获得..............27
5.1 微视频资源的筛选原则..............27
5.2 微视频资源的获取途径.............29
5.3 微视频资源的加工处理.............33
6 微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6.1 微视频资源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要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微视频资源,仅仅了解其获取途径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将微视频资源与其他教学要素交互在一起,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基于新的教学结构的形成,教师采用不同的课型、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组成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创设了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结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组成的稳定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三要素构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形成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资源)四要素组成的新型教学结构[61]。由于四要素的作用方式不同,形成了基于“教”的教学结构和基于“学”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图 6-1、图 6-2中所示。6.2 微视频资源在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回答了“人类从哪里来?”和“我从哪里来?” 这两个问题,既包括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也有人的生殖以及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学习内容。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六章,依次是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物质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是以人体的生理活动为主线展开,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活动如何进行,以及人体有关系统基本的解剖结构,出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同时这部分又贯穿了人体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环境的依存、适应和影响的生物学观点。第三部分为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共三节,依次是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7 讨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如何应用微视频资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本地区微视频资源在课堂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并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内容为例,作出个案设计以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视频资源的应用情况,对教师应用的现状及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作出调查与分析,得出微视频资源在辅助生物课堂教学时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微视频资源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拓展知识等方面确有一定的功能。(2)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总结生物微视频资源的来源、筛选原则及加工处理方法。(3)通过分析微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微视频资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与建议。(4)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为例,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教学环节作出教学建议,以《消化和吸收》作为典型案例体现微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设计,并针对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的内容提出了微视频资源的应用的具体建议。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9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