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习对民主决策促进作用研究——基于管理哲学的视角
前 言 选题说明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领导制度和工作方法来运用并坚持,在民主决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客观地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民主决策仍然有很多瓶颈性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而组织学习作为从新角度看待事物、力图形成新认识并采取新行动的群体行为方式,它不仅与民主决策处于同一问题域中,而且还有一套群体智慧激发与凝聚的具体机制和操作方法可供民主决策借鉴。
......
1.理论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本选题的意义在于彻底坚持马克思“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来理解事物”①的哲学分析方法,直接面对民主决策问题,研究组织学习对解决民主决策的一些核心难题的促进作用,尝试走马克思哲学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道路。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本选题的意义在于从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用组织学习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分析探讨民主决策中一些被忽视的核心难题,一方面力图推进民主决策问题研究,一方面致力于组织学习应用范围的拓展研究。
2.实践价值。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要义是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是否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决策就一定科学,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会比较科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从实证材料看,都很难得到民主决策就一定更加科学的结论,而且大量实证材料和不少学者的研究成果都证明相反的结论是完全成立的。事实上政治角度的民主是价值原则,如果缺乏管理层面的技术支撑,民主的价值原则不仅难以落地,而且还可能演变为强大的破坏性力量。经验层面的事实也一再证实这一观点。相对个人的决策失误,集体决策失误危害性更大。
本选题探讨的问题,直指决策过程中民主在操作上的一些隐性难题,并尝试借鉴组织学习的方法给予解决,对提高组织的决策水平有一定帮助。尤其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方法,更需要在技术操作层面而非仅在政治或哲学原则层面解决民主决策问题。因此,本选题对改进党和政府的领导方法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本选题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本选题的目标不是圆满解决这些难题,而是尝试将民主决策中一些被忽视的核心难题提出来加以讨论,以供后来者借鉴和批判。
......
第一章 民主决策问题域中的组织学习
一、决策的涵义和基本要素
决策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与人类自身同起源。人的每一个有意识行动,都包含着决策。但决策作为一个管理学概念,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才由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 I.巴纳德引入到管理学领域。关于决策的内涵,加雷斯·琼斯(GarethJones)等人的界定最为清晰,即“所谓决策(decision making),就是指管理者通过分析各种备选方案,对面临的机会或威胁做出反应,做出关于特定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决定”①。现代决策理论在发展进程中,以美国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赫伯特 A.西蒙提出“有限理性”为标志,分为传统的以客观理性为基础的阶段和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阶段。前一阶段的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能够在决策中找到最优方案。后一阶段的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不可能在决策中找到最优方案,只能找到合适或者比较满意的方案。②
决策的概念外延,学术界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③。广义的决策意指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巴纳德把组织中人的行为分成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他认为有意识的行动之前的“先导过程”都可以归结为决策,决策是“辨别、分析和选择的逻辑过程”④,组织决策是经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能。西蒙也曾在广义上使用过决策一词,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⑤。广义上的决策一般包括问题提出、信息资料收集、方案起草论证以及筛选确定等多个环节,加雷斯·琼斯等人将此意义上的决策过程划分六大步骤,即“认识决策需要”、“确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从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实施选定的方案”和“从反馈中学习”⑥;彼得·德鲁克将其划分为五大步骤,即“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可行的替代方案”、“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和“使决策生效”①;伊万切维奇等人将其划分为九大步骤,即“设置具体目标和可以衡量的结果”、“识别和定义问题”、“确定优先顺序”、“查找原因”、“开发备选方案”、“备选方案评价”、“选择解决方案”、“执行”和“跟进”②。狭义的决策意指在备选方案中进行分析筛选的决断过程,有人称之为“拍板”。西蒙曾提出,在一定意义上“选择”和“决策”可以相互替换。在他看来,“任何时刻都存在大量可能的备选行动方案,特定个人都会采取其中某一行动;通过某种过程逐渐缩小备选方案的范围,最终剩下一个实际采纳的方案”。③
......
有两种倾向严重阻碍民主决策。一种是缺乏民主,决策层不能畅所欲言,没有对备选方案进行深度研讨和分析;另外一种是意见过度分散,无法达成共识,最后决策要么走向民主的反面,要么久拖不决、各行其是。两种倾向背后的因素很多,有体制机制因素、利益因素、人性因素、文化因素等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哲学视角出发,着重以决策的五大基本要素为线索,分析民主决策的制约因素。考虑到本文的民主决策是管理领域的狭义民主决策,即对备选方案的民主讨论分析和决断过程,作为客体的决策方案是既定的,因此本文重点从民主决策主体、民主决策目标、民主决策过程和民主决策环境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决策者心智模式局限
决策在本质上是主观理性的抉择过程①,决策者心智模式②对决策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心智模式就像一个黑箱,外界信息从它的进口输入,经过它的整理加工,再从出口输出。在民主决策时,信息在不同的决策者之间来回传递,并经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不断加工。每个决策者关注到的信息,都是与其自身心智模式相合并经过其心智模式筛选的信息。每个人向外传递的信息,也是与其心智模式相合并经过其心智模式加工的信息。在特定决策情境中,决策者的心智模式总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性直接影响到民主决策的开展和结果。决策者的认识洞穴、习惯性防卫、自我中心思维、人格弊端等心智模式因素,对决策具有强有力的阻碍性。
例如在某次常委会上,甲对备选方案 A 提出了 a 问题,作为承办部门领导的乙意识到甲在故意为难自己,马上对问题进行解释或者辩解,并对甲的意见进行委婉批评。或者虽然甲提出的问题让乙无可辩驳,但是乙马上将这件事与不久前乙对甲的方案提出异议联系在一起。上述这些情况,乙都陷入了习惯性防卫的心智模式中。如果决策者们都陷入此种决策模式中,民主决策
本文编号:208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0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