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经济生活》课堂教学运用“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能力探究

发布时间:2016-12-09 16:09

引言

第一,研究《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促进当前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改变,使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能力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处于关键位置;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从能力培养着手,全方位动态化地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结构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第二,《经济生活》运用“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能力,践行了《纲要》中提出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①,并为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提供了平台;“学案导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和能力“堂堂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案导学”以能力立意为本,在学案设计中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经济生活》教材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价值和功能,有利于改变教学中教师过多重视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学习,能力训练不足的现状。

......


一、《经济生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概述


(一)学生能力的内涵及特点

结构性、系统性:学生能力从静态上来说,具有结构性,这个结构中包含多种能力,而每一种能力又是由其它子能力构成;从能力的发展来看,这个结构是动态的,学生能力在不断地生成和发展;能力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生成构成了学生能力的系统性。体验性、自主建构性:体验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必经之路,学生要想获得能力,必须通过亲自体验,一旦主体不参与体验,能力的培养就成了纸上谈兵;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能力不能强加给学生,一定要通过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建构。过程性,中间性:学生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是在一次次教学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能力以一定核心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又在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促进知识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间桥梁。

《经济生活》课堂教学运用“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能力探究


(二)《经济生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表现

在教育学领域把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做实践能力。《经济生活》具有实践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题中之义。但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存在一些区别,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是由教师提炼、加工后形成的“实际”问题。如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等。具有逻辑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效能性特征,也是学生运用科的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当代教育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三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这几种学习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经济生活》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经济生活的真实经验,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发展学生未来生活所需要学习能力。

三、“学案导学”法在《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应用...... .22

(一)《市场配置资源》学案的编制.......................... 22
(二)《市场配置资源》学案的导学实施........ 26
四、教学反思 ............ 29
(一)问题......29
(二)解决措施 ....... 29
结语.............. 33

四、教学反思


(一)问题

教师的能力是影响“学案导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作者在使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四种能力方面有欠缺:第一,对《经济生活》培养学生能力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如对“知识点能力价值”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现状的分析,对学生“普适能力”和“最近发展能力”的分析能力等;第二,学案灵活多样化设计能力,学案设计易出现刻板化现象,五大部分安排固化,缺乏新颖内容;第三,导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能力,教师常用“同学们他说的对么?”“是这样么”“好、不错”等语言进行简单判断,诱导技巧欠佳;第四,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法初期对导学过程的操作较生硬,一些教师会出现教学程序化的现象,过分拘泥于学案预设的内容,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顾及不够。

(二)解决措施

对学生能力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环境、实践、教育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基于课堂教学研究,作者主要从教育及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两方面来谈,作者认为要使“学案导学”在《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中发挥培养学生能力的高效作用要从以几方面完善:首先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相关内容全面准确分析的能力,既包括对《经济生活》知识点的能力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也包括对学生起点能力、最近发展能力及潜在能力进行判断的能力,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点能力价值的分析要考虑学生的能力现状,而学生能力的实现又使知识实现其价值。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透过表象看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本质关系,另一方面要采用日常行为观察、经常性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能力;其次是学案设计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根据《经济生活》培养能力的要求,不断开拓问题新情境、新类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本校的实际特点,开发一些新颖的栏目,对本校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是导学过程的操控能力:一方面是设疑启发能力,这种启发要想有效,要求教师既要精准把握教材实质,还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行为风格等充分了解;另一方面是导学过程的管理能力,在整个导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警觉,看似激烈的讨论,也可能存在个别学生说闲话、开小差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提醒,积极帮助其矫正,避免学生能力培养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


结语


自《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出台以来,每位教师都在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学案导学”法就是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高效教学方法。作者通过自己在《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能力,亲身体会到这种方法的高效性,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学案导学”法的操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等。作者希望通过重点提高教师三方面能力,营造三种环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等措施为这种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虽然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它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08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08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